添可创始人钱东奇:不断卓越 战胜昨天的自己
6月17日,科沃斯(603486)集团董事长、添可品牌创始人钱东奇受邀做客《创赢大咖说》直播间,分享两次创业故事,探讨大时代背景下智能科技在生活领域的运用与前景。在直播过程中,钱东奇给年轻创业者中肯的建议:不断卓越,战胜昨天的自己!
ntenteditable="false" style="text-align: center">nerror="noFindImage(this)" data-onerror="noFindImage(this)" src="http://e.thsi.cn/img/1046332a399ff2ad" id="b7dcaa1d9627cf86fd3b01eb708223f4" data-data-onerror="javascript: this.parentNode.style.display='none'; " data-type="">
主持人:今天我们直播地点非常特殊,曾是您最早创业的秘密基地,到底秘密在哪里呢?面对最棘手的问题是什么?
钱东奇:我最早创业是做贴牌加工,在两年后设立专门研发的小分队,代号“HSR”(Home Service Robot)。这个小分队一直在研发机器人,这是第一次创业。客观讲,当时我们最棘手的问题是把事情看得太简单。之前看到报纸上有机器人踢足球的报道,想着在此基础上加个吸尘器,就能成为机器人吸尘器。但没想过这里面的“坑”有多深,做了宏大的蓝图。越研发越觉得无法做到想要的点。研发两年后,我们到达低谷,此时才意识到问题。就如一个人想抓自己的头发将自己抓起是不可能的,同样,当机器人自己傻掉后他永远不知道自己傻了。换句话说,机器人只有大脑,没有传感器感知外界是很难像人一样思考的。今天看来,问题很简单,但当时让研发团队钻进了牛角尖。
主持人:2018年,科沃斯以扫地机器人为核心在A股上市了。2019年3月,在上海发布了高端智能生活电器品牌――添可。有人说,钱总回到了梦开始的地方,开始了二次创业。作为一个上市公司董事长,为何回到原点,重新开始呢?
钱东奇:做机器人,品牌定位越发清晰。科沃斯机器人的方向和深度还要从机器人领域继续挖掘。现在机器人还处于工具人的阶段,我们有清晰的路线蓝图,就是从工具人到管家再到伴侣(家人),与人联系在一起。在今天大时代背景下,我们还有很多空间,让生活能够变得更加不同。基于这样的思考,我们让更年轻的团队接过这样的接力棒。同时,基于我的角度(回到原点创业)有两个心结:其一,要在科沃斯孵化的地方,我们的“延安”;其二,这里优秀的团队找到一个未来。
ntenteditable="false" style="text-align: center">nerror="noFindImage(this)" data-onerror="noFindImage(this)" src="http://e.thsi.cn/img/c151995903194be" id="1864d5a2e6d8b2a0a0437afecb62e011" data-data-onerror="javascript: this.parentNode.style.display='none'; " data-type="">
主持人:二次创业,与第一次创业最大变化和区别在哪里呢?遇到瓶颈如何对待?
钱东奇:第一次创业是被逼的、不得不走的路;第二次创业是一种初心。第一次创业时主营贴牌业务,这是存有“天花板”的,未来的路该如何走?我们被迫要改变。第二次创业是初心告诉我未来还有更多的“处女地”让我们挖掘。
不是所有的创业都会成功。大部分人在创业过程中挑战非常大,这在创添可时也有体现,但是有科沃斯的经验,让我坚信添可未来可以(成功)。添可与高端洋品牌竞争,我们一次次攻上去败下来,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断思考,在策略、产品、市场上如何做?直到现在我们有了收获找到了一条适合添可的路,添可站起来了。这次618效果非常好,今年已经达成了明年的目标。
主持人:这么多有趣有料“会思考”的新物种,之前有人定义酷炫的科技为黑科技,那您是怎样定位这些新物种的科技呢?
钱东奇:今天添可品牌做的是:白科技。科技是在背后的,用来支撑前面的使用功能,也就是用户痛点。今天我们用智能科技手段讲这些痛点解决。在添可看来,科技不重要,重要的是能不能帮用户解决头疼的、麻烦的细小问题,得到生活中的小确幸。添可文化的定义是“生活白科技,居家小确幸。”
主持人:在信息时代,我们看到了5G、云计算、人工智能倒逼企业不断做深度融合和原始创新。您和您的团队怎样看待大时代背景下真正的“Made in China”?
钱东奇:我们今天面对的挑战非常大。中国企业更需要争气,就像整个国家走到半山腰一样。中国的企业再过去40年改革开放过程中,从制造、研发、创新,我们沉淀了很多消费级科技,在这方面我们可以站在世界的顶端,并借助已有的芯片技术等科技,我们再努力十年,将传统意义上的“Made in China”变成“中国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