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内容

韩和元:多线作战 兵之大忌

2020-06-19 09:02 浏览:771

  

  多线作战必然导致力量分散,腹背受敌。也正是因此,不要说多线就是双线作战,都历来为兵家和战略家所忌。

  在古代,战略家一直力图避免自己陷入双线作战,而迫使对方陷于双线作战。《孙子兵法》就主张“并敌一向”。

  而欧美战略家则说的更为直白通透。瑞士军事理论家若米尼在《战争艺术概论》一书中说,罗马人有一条著名的古训,那就是千万不要同时进行两个大规模的战争,否则是很危险的。

  若米尼更是进一步指出,若非常不幸,自己被迫进行两线作战时,就要从全局着眼,审时度势,正确区分主要对手和次要对手,主要战场和次要战场。在力量的使用上,做到突出重点,集中使用战略力量,重点打击主要战线、主要方向之对手。为避免双线作战,必要时必须向次要对手,作出暂时的妥协,以掌握战略的主动权。

  因为身陷双线作战而失败的案例比比皆是,譬如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德国,在法国和俄国同时开辟两大战场,其主力在东线和西线之间来回调动,致使在战略上顾此失彼,陷入被动,终以失败而告终。

  第二次世界大战,还是德国,在西欧、北非、苏联三个战略方向同时与英、美、苏作战,以致陷于被动,导致失败。

  而避开双线作战,而成功防御和进攻的案例也非常之多。

  苏联无疑是二战时期,避免两线作战防御方面的成功案例。苏德战争爆发前后,苏联面临着来自西方的德国和东方的日本的双重战争威胁,为避免陷入双线作战的处境,运用军事和外交手段,遏制了次要方向的日本,从而得以集中90%以上的兵力,保证首先战胜最危险的敌人德国。

  而秦国统一东方六国和里根联中抗苏,无疑是进攻方面的成功案例。秦国攻东方六国所采取的策略,均为绝对避免双线作战,集中全力,单点突破。为了实现这种目标,经常做的是,先通过外交上的连横,把其他国家团结过来,然后孤立一个,再集中军事和外交资源,全力搞定那个被孤立者。

  至于里根围堵苏联亦是。里根本来对台湾更有好感,上台后一度要与北京断交,恢复与台湾蒋家方面的外交关系。但一旦他意识到苏联才是其最大威胁时,为避免双线作战,里根果断的向北京作出了妥协,放弃了与蒋经国恢复外交关系的念头,而团结北京,全力围堵苏联。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