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内容

开源证券孙金钜:创业板接棒科创板 打新收益值得期待

2020-06-16 11:49 浏览:624

  

  一、科创板仍是打新收益主要来源,单只新股收益明显上升。

  与A股其他板块相比,科创板仍是网下打新收益的主要来源。2020年1-5月,科创板/主板/中小板/创业板分别创造网下打新收益352.3/53.7/12.7/16.5亿元,科创板网下打新收益是A股其它板块之和的4倍。从绝对收益角度看,科创板打新收益率依旧可观。根据我们测算,2020年1-5月1亿元/2亿元/4亿元的A类产品实现增强收益4.6%/4.2%/3.2%,年化收益率可达11.0%/10.1%/7.7%;同等规模的B类产品实现增强收益4.3%/4.0%/3.1%,年化收益率可达10.4%/9.6%/7.4%;同等规模的C类产品则实现增强收益3.6%/3.3%/2.6%,年化收益率可达8.7%/8.0%/6.2%。可见,科创板仍是网下打新收益的主要来源,且仍能为机构投资者创造较高的增强收益。

  科创板发行上市节奏放缓,导致打新收益有所下降。影响打新收益的核心因素主要有募资规模、中签率和上市涨幅,其中募资规模与上市公司数量高度相关,中签率和上市涨幅则决定单个公司的打新收益。2020年以来,科创板发行节奏有所放缓,导致募资规模缩小。2020年1-5月,科创板月平均上市家数7家,月平均融资规模80.2亿元。而2019年7-12月,科创板月平均上市家数11家,月平均融资规模135.5亿元。即使剔除2019年7月科创板首批集中上市的影响,2019年8-12月科创板共有43家企业上市,实现融资总额442.7亿元,同样明显高于2020年1-5月35家的上市数量和401亿元的总融资额。

  中签率和上市首日涨幅此消彼长,平均单只新股打新收益显著提高。虽然科创板网下打新收益总额有所下降,但是平均单只新股的打新收益明显提高。2019年,随着科创板运行逐渐进入稳态,单只新股打新收益持续下降。9-12月,科创板平均单只新股分别为A/B/C类账户(假设顶格申购)创造打新收益17.7/16.5/14.3万元,而2020年1-5月,这一数据提高到40.7/38.3/32.2万元。单只新股打新收益的提高是中签率和上市涨幅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上市涨幅的影响更大。2020年以来,科创板这两大因素呈现出此消彼长的趋势,背后均与网下询价环节机构间的博弈密不可分。

  二、网下询价参与度大幅提高,询价机制下报价入围难度显著提升

  机构积极参与科创板打新,中签率持续下降。科创板正式开市以来,可观的打新收益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机构投资者参与网下询价。2020年5月,参与科创板网下询价的账户数平均为4398个,相比2019年7月科创板刚推出时的2157个已经翻倍。科创板平均单只新股网下初步询价申购额则从2019年7月的3083亿元大幅提高至2020年5月的9228亿元,增幅接近200%。机构参与度的大幅提高直接将平均申购倍数推升至2020年5月的1892倍,是2019年7月的5倍。与此同时,网下询价中签率则持续下降,A/B/C类账户中签率从2019年7月的0.334%/0.316%/0.278%一路下滑至2020年5月的0.078%/0.074%/0.065%。

  市场化询价机制下机构充分博弈,报价入围难度明显提高。目前科创板完成网下询价的公司中,除了复旦张江(行情688505,诊股)增设累计投标询价环节,其它公司均根据初步询价结果确定发行价。在市场化询价机制下,最终发行定价取决于所有参与者的报价情况,这意味着机构报价不仅要依据公司基本面分析,更要推测其他参与者的价格预期,从而自发地形成博弈。而随着机构参与程度的大幅提高,科创板询价环节博弈程度越来越激烈,报价入围难度显著增加。2020年以来,科创板网下有效报价申购比例(入围率)持续下降,由1月份的80.9%下滑至5月份的66.5%。这直观体现了当前询价难度的大幅提高。根据我们的统计,在2020年1-5月,基金管理规模前20大的公募(以扣除货基后的全部产品规模计,根据截至 2020年5月底的万得统计数据排名)参与科创板网下询价的平均入围率仅74.5%,其中只有一半左右的基金入围率跑赢同期市场平均水平(79.2%)。

  我们同时从另外一个角度观察科创板网下询价环节机构间博弈情况的变化。由于科创板网下询价固定剔除前10%的最高报价,因此我们使用高价剔除价位除以发行价这一指标来衡量网下投资者报价的一致性。2019年7月,在科创板开市之初,面对完全市场化的询价机制,市场预期尚未成型,网下投资者报价处于学习期。因此这一期间高价剔除价位相对最终发行价差距一度超过10%,表明投资者缺乏一致预期。相应地,这一时期报价入围率也一直低于80%。随后在学习效应的驱动下,投资者预期一致性迅速提高,导致较长时间内高价剔除价位与最终发行价均极度接近,报价入围率也长期维持在85%以上。但是,随着大量新参与者入局等因素的变化,2020年以来尤其是3-5月份,科创板网下报价的分歧再度扩大,周度平均入围率一度下降至58%,充分显示出机构间博弈的激烈程度。

  三、充分博弈下首发定价趋于理性,上市后股价涨幅提升

  由发行公司主承销商提供的投价报告是科创板网下投资者报价决策的重要参考依据之一。2019年,科创板发行价基本落在投价报告的定价区间内。不过2020年以来,由于投资者报价博弈加剧,科创板发行价逐渐突破投价报告定价区间下限并持续背离,5月份首发定价平均只有投价报告定价区间下限的74%。同时,科创板首发市盈 率与公司所属行业的平均市盈率不断趋近。2019年科创板首发市盈率是行业平均市盈率的2.4倍,2020年1-5月,这一数据下降到1.4倍。这表明在当前科创板网下询价在博弈加剧之后,机构投资者网下报价更趋理性。此外,科创板在打新投资者参与度提升的背景下,中签率进一步下降,筹码更趋分散,这也推动了科创板新股上市后股价表现进一步提升。科创板公司上市首日涨幅则从2019年平均的123%提高至2020年的175%,上市满月涨幅也从2019年平均的100%提升到了2020年的175%。在当前科创板理性博弈的环境下,虽然入围难度加大,但首发定价也更趋理性,上市涨幅提升使得单只个股的打新收益明显提高。

  四、借鉴科创板经验,注册制下创业板网下打新收益值得期待

  6月12日,证监会和深交所发布了创业板注册制改革的系列正式文件,借鉴科创板经验,创业板实施注册制后打新收益同样值得期待。中签率方面:创业板网下询价对象和网下初始配售比例方面的规定与科创板保持完全一致。C类投资者中个人及非专业机构投资者不再被允许参与网下询价将使得参与网下打新的投资者大量减少,而配售比例向网下的大幅倾斜将使有资格参与网下询价的机构投资者获配比例显著提高。两者叠加将使网下打新中签率明显上升。上市首日涨幅方面:虽然预计创业板在引入市场化询价机制后,首发估值整体将较原有水平明显提升,但借鉴科创板经验,机构间的充分博弈有望使首发定价趋于理性。另外,与科创板类似,预计创业板网下中签率绝对水平仍然较低,筹码同样充分分散。因此注册制后创业板公司仍有望获得较高的上市首日涨幅。募资规模方面:截至6月10日,科创板/创业板/主板/中小板排队IPO企业数量分别为298/184/133/63家,创业板项目储备充足。另外,创业板注册制改革后,上市标准更加多元化,并且允许符合条件的未盈利企业以及红筹企业上市,有望吸引更多的优质企业通过创业板融资。同时随着注册制实施,创业板发行审核效率有望提升,从而带动融资规模扩大。综合而言,创业板注册制改革后大幅提高的中签率、融资规模的扩容以及较高的首日涨幅将创造可观的打新收益。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