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海洲:抱团股市值大缩水 A股抱团行情结束了吗?
近两年来,抱团行情成了A股市场的一根主线,同时也成了A股市场的一道靓丽风景。在机构的抱团之下,一些白马股、行业龙头股纷纷成为各行各业的“茅台”,股价窜窜地往上涨,让参与抱团的投资者尤其是机构投资者收益甚丰。
不过,进入2021年,抱团股行情能否持续下去成了市场非常关心的一个问题。抱团股的走势也出现了分歧。如1月11日,多达60只抱团股股价下跌,占抱团股总数62%,其中13股跌幅超5%,吉比特(行情603444,诊股)、天赐材料(行情002709,诊股)等4股跌停,金龙鱼(行情300999,诊股)下跌11.3%,最大跌幅超过14%,抱团股的杀跌现象非常严重。97只抱团股市值缩水合计3743亿元,18股缩水超100亿市值,金龙鱼市值缩水888.6亿元居首,五粮液(行情000858,诊股)、宁德时代(行情300750,诊股)等股缩水市值靠前。如何看待抱团股行情的走势?A股市场的抱团行情结束了吗?
抱团是为了取暖。之所以会有本轮抱团行情,最早可以追溯到2015年下半年的股市大跌。而当时的大跌行情一直持续到了2016年2月初。此后,市场资金就逐步开始在白马蓝筹股身上抱团取暖。贵州茅台(行情600519,诊股)正是从当时的200元股价开始起步的,并一路上涨到现在。虽然2018年这种对白马蓝筹股抱团的走势有所松动,但经过2018年的调整之后,进入2019年,这种抱团的方式愈演愈烈,不仅抱团白马蓝筹,而且一些行业的龙头也都被抱团,甚至整个消费股板块都被抱团了。于是,除了贵州茅台之外,各种行业的“茅台”也相继面世。“药茅”、“酱茅”、“榨菜茅台”、“猪茅”等都在市场里风光一时。
这种抱团的方式确实让机构投资者达到了取暖的目的。尽管在抱团取暖的炒作模式下,很多中小投资者都是赚了指数不赚钱,但一些机构投资者却还是取得了丰厚的收益,每年都有投资基金的收益翻番。
尤其是面对机构投资者在抱团取暖模式下所取得的赚钱效应,这也促进了投资基金的发行。一方面是个人投资者赚了指数不赚钱,另一方面是机构投资者特别是投资基金赚得盆满钵满,于是一些投资者很自然就选择将资金交由投资基金来打理。这也形成了近两年来基金发行火爆的局面,“秒光”、“日光基”、“爆款基金”层出不穷,就连前几年滞销的股票基金,近两年发行也非常火爆。
而新基金的发行又助推了抱团行情的发展。新基金发行之后,又加入到抱团取暖的行情之中,进一步推高股价,强化了抱团行情的赚钱效应。而这种赚钱效应又进一步刺激着新基金的发行。抱团取暖与新基金发行形成一种互动效应。
可以说,近两年的抱团取暖行情让抱团的机构投资者收获多多。不过,进入2021年,这种抱团行情却遭遇到了估值瓶颈问题。因为这些抱团股不仅股价被抱到了天上,而且对应的估值也都抱到了高位。像贵州茅台的市盈率接近60倍,很多抱团股的市盈率甚至超过百倍。这些抱团股的股价已严重透支了上市公司的投资价值,抱团变成了一种博傻行为。虽然也有市场人士认为,抱团股业绩的增长会降低股票的市盈率,但抱团股业绩的增长显然跑不过抱团股价格的上涨。正是在这种背景下,抱团股松动了,一些抱团的机构出现了分歧。
实际上,出现这种分歧也是正常的。毕竟世上只有永远的利益,没有永远的朋友。面对抱团股所出现的估值瓶颈,那些收益丰厚的机构,要减仓,要出局,这是很正常的,他们不能让到手的鸭子飞掉了。于是抱团股出现了一定的回调走势。其实,从回调的角度来看,目前抱团股的回调是远远不够的,抱团股应该出现更大幅度的回调才是正常的。没有出现更大幅度的回调,表明抱团股的松动还不大。
而且抱团股的行情显然不会轻易结束。毕竟抱团股抱着的都是股市里的一些优质资产。如果这些股票真的能够出现大跌甚至暴跌的话,那无疑是场外资金进场的良机。但作为场内资金来说,会不会给场外资金提供这样的良机呢?所以,抱团股后市的走势,有可能是维护在高位盘整。处于一种上下两难的境地。向上面临着估值的压力,向下面临着资金的接盘。然后,在盘整中出现分化的走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