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坤维;科学合理IPO关键是如何取信投资者
周二股市大跌,周三证监会释放暖意,证监会指出,着力加强资本市场投资端建设,增强财富管理功能,促进居民储蓄向投资转化,助力扩大内需,更是回应了市场投资者的关切,科学合理保持IPO、再融资常态化,这不是证监会对IPO 节奏第一次表态,1月份,证监会指出,科学合理保持IPO常态化发行,推动再融资改革落地。4月份的时候,媒体刊发了一则消息,监管会根据市场情况保持平稳发行节奏,适当加大支持企业融资力度,但不搞大跃进式的集中核发批文,持续明确市场预期、维护市场稳定。9月份也指出,不断提升制度的包容性和适应性,科学保持IPO常态化,扎实办好创业板。
管理层缘何不断强调IPO 不会大跃进式发行,会科学合理的安排IPO ,实际上是希望打消投资者对IPO 的恐惧,引导投资者稳定的预期,保证股市平稳运行,在A股不管专家媒体怎样淡化IPO对市场走势的影响,IPO 是A股一个挥之不去的问题,也是一定程度上影响A股走势,很多投资者反对过快的IPO 节奏和不断的大盘股发行,认为IPO 过多融资过多影响市场走势,是A股不涨的元凶,可是专家媒体力挺IPO 常态化最大程度支持实体经济,但媒体的话有的时候只能听半句,未必是作者真实思想的暴露,他们需要承担宣传的重任,向市场释放正能量。
管理层则是左右为难,一方面是实体经济需要支持另一方面是股市要承担提高直接融资比重责任,这是一个任务,不可推卸,而且IPO 堰塞湖再度增加,让市场出现焦虑,但是面对过快的IPO 节奏和大盘股发行,市场投资者出现抵触情绪,走势也屡屡出现波动,既要稳定市场走势,又要最大化IPO ,证监会被推上了前台承受考验,继续加码IPO显然不太现实,市场承压不可避免,可是IPO 不快也不行,堰塞湖越来越大,科技创新传统产业都需要IPO。
1月份证监会强调科学合理安排IPO ,说实在话,证监会还是很照顾市场的,节奏不高大盘股也很少,可是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IPO 节奏骤然升高,到了4月份的时候,市场已经出现了焦虑的情绪,走势也出现一些波动,才有媒体的澄清报道,希望缓解市场的担忧情绪,从而稳定市场走势,此后数个月IPO 节奏没有明显放缓不说,我记得最多的一周有19家新股发行,连续有好几周维持10家以上的新股水平,而且不断的有大盘股上市,市场出现了紧张,可能这就是9月份表态科学保持IPO 常态化的原因,现在基本上是十家左右的IPO ,虽然降速,但这一节奏还是让市场感到资金面的压力,两市成交迟迟不能放大。突破前高也只是昙花一现。
指数之所以保持大致稳定,不在于个股的普涨,在于机构资金强力推动白酒股上涨,创业板则是推动宁德时代(行情300750,诊股)等权重股上涨,机构之所以不敢进行热点切换,在于高IPO 压力下,资金面不宽裕,另外中美关系也很紧张,科技股面临一些不确定性因素,只能通过抱团持股获得相对确定性收益。
最近股市又出现了一些波动,证监会再度强调科学合理IPO ,并推动居民储蓄向投资转化,希望开启资金和IPO 双向扩容,既最大化发行IPO,又能让股市稳健运行,形成市场期待的慢牛。就在于A股尽管创业板走势强劲,上证综指走势是很低迷的,可是相对于欧美主要股市而言,他们都在创历史新高,A股依然在历史高点半山腰附近,与中国经济强劲增长是不匹配的,其中过度扩容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扩容不仅仅是IPO ,还有再融资、减持,减持远比IPO 融资金额要大。
既然证监会认识到科学合理安排IPO 的重要性,并向市场释放一个稳定的预期,不妨限定每年最多IPO数量 ,根据市场走势进行月度调解,走势好,发多一点,走势不好发少一点,但要完成年度计划,虽然有市场化倒退的嫌疑,但也是很无奈,证监会说合理安排IPO,说多了,不拿出切实的举措,也是很难取信投资者的,让市场吃下一颗定心丸,围绕IPO 的博弈不会结束,按照我个人的观点,每周5家IPO 已经是一个接近极限的速度了。既要每周十家IPO 又要市场走势稳定,难度很大。可以借鉴的是美国股市不断新高,一年有多少IPO,美国还是一个全球开放的市场,能吸引全球资金投资美国股市。
只要市场对IPO担忧情绪无法消解,居民储蓄投资转化就很难顺利完成,股市涨跌事关国家形象,也事关投资者利益,如果片面加大IPO 发行,缺少增量资金,股市上涨乏力,是无益于整个社会财富增加的,如果出现下跌,股市还成为了社会财富的绞肉机。股市平稳运行需要合理IPO ,这是共识,关键是何谓合理,市场存在分歧,现有制度下,不管IPO 节奏多块都是无法化解IPO堰塞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