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坤维:独资券商会对国内投行和财富管理带来深远影响
外国投资券商对国内短期影响很有限,但凭借其强大的资本和成熟的投行和财富管理,会对国内券商产生难以评估的影响,尤其是小券商生存空间会被进一步挤压。
外资独资券商,来的比预想中要快,高盛集团已达成协议,收购其在中国的合资企业高盛高华证券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高盛高华”)100%的股权,高盛集团在中国独资券商高盛高华是第一家中国独资券商,将会对券商业构成较大的影响,高盛集团强调高盛集团和高华证券在过去17年的合作是成功的,接下来完成100%持股后,会更好地投资中国。高盛集团体量庞大, 截至三季度末,高盛集团总资产为1.13万亿美元,折合人民币超7万亿, 第三季度净营收为107.81亿美元,较去年同期的83.23亿美元增长29.56%;净利润为36.17亿美元,较去年同期的18.77亿美元增长92.7%,中信证券(行情600030,诊股) 公司总资产由中报的9750.39 亿元升至10441.36亿元,只有高盛的七分之一, 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419.95亿元,同比增长28.13%;同期归母净利润126.61亿元,同比增幅20.32%。中信证券前三个季度营收大约是高盛第三季度营收的 60%,利润大约是高盛的54%,与高盛根本不是一个数量级,高盛等外资独家券商到来会搅动国内券商行业的一片涟漪,甚至会出现竞争的激烈化白热化,会对我国券商传统的通道类业务的盈利模式也将受到新的挑战。高盛谋求独资券商的心情是很迫切的, 年初的时候, 高盛集团宣布计划在未来五年内将其在中国的员工人数增加一倍至600人。3月27日,高盛曾宣布,已获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的核准,将在高盛高华的持股比例从33%增至51%, 当时就说,也将寻求尽早实现100%的所有权 ,仅仅隔了几个月,高盛就全资控股了高盛高华。独资券商成立以后,高盛会有进一步的动作,着手准备重组在华业务的实体结构,将寻求尽快把所有在北京高华证券运营的业务及管理部门迁移整合为单一公司实体——高盛高华。根据证监会工作安排,证监会发布《外商投资证券公司管理办法》,允许外资控股合资证券公司,同时明确,将逐步放开合资证券公司业务范围。根据原来的说法, 逐步放开合资证券公司业务范围,允许新设合资证券公司根据自身情况,依法有序申请证券业务,初始业务范围需与控股股东、第一大股东的证券业务经验相匹配,根据官网介绍,高盛高华可向客户提供广泛的投资银行服务,包括承销股票、债券与可转债等各类证券,还可提供收购兼并等财务顾问服务及其他相关服务。目前,A股全面注册制改革如箭在弦,每年IPO 数量巨大,可以给券商带来巨额的承销保荐收入,债券发行和可转债发行也是处于井喷状态,也可以为证券行业带来可观的承销收入, 前11个月共有341家企业在A股成功上市,首发募集资金高达4104.57亿元, 共有58家券商揽入IPO承销收入211.2亿元,平均承销费率为4.93%,国际大投行凭借人才储备和良好的激励机制、极高的行业声誉,会给券商投行带来强劲的竞争对手,甚至缓慢改变国内券商的承销保荐格局。高盛也在经营转型,在首席执行官大卫-所罗门(David Solomon)的领导下 高盛正加大对财富管理和消费银行业务的关注,以减少对交易收入的依赖 ,高盛高华一直在做财富管理业务,有关人士说,财富管理业务方面,中国高净值人群的财富增长较快,提供了全球化的资产配置需求,这也是公司战略层面考虑的发力重点,目前财富管理业务国内做的比较好的海通证券(行情600837,诊股)。 高盛亚太区(除日本外)联席总裁白瑞德 也曾表示,高盛计划着重于发展和加强现有的中国业务,扩大高盛的潜在市场以及投资于人才和技术,全资高盛高华业务整合只是一个开始,未来业务布局如何展开才是重点,按照我个人观点,经纪业务不是高盛高华的重点领域,毕竟利润很薄,投行和财富管理才是其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