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彬:直接融资占比提高有助于降低金融系统风险
近期,央行网站发布了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易纲研究文章《再论中国金融资产结构及政策含义》,文章对过去十几年来中国金融资产结构的最新变化进行分析,并从资源配置和风险承担角度,以“谁在承担风险”和“由谁承担风险更好”为主线,测度金融资产风险承担者的分布,揭示其背后的原因及相关经济运行模式的变化。
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表示,事实上市场对于金融结构的讨论,主要就是讨论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的占比问题。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直接融资占比提高有助于风险的分散和分担,有助于降低整个金融系统的风险。
ink="">“近年来我们一直在推动金融体系和金融机构的改革,目的就是进一步提高直接融资占比,降低金融体系风险。”温彬指出:“按易纲行长上一篇文章的看法,2003年至2008年期间,事实上我国直接融资占比有所提高,是在向着金融结构优化的方向发展的。但2008年过后,受到金融危机的冲击,宏观经济的运行对金融结构产生了重要影响。特别是在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为了对冲经济下行的压力,在扩大内需过程中,银行的资产快速增长,特别是表外影子银行也在增长,这其中具有债务融资的性质,就导致了金融风险再次向银行集中。”
“所以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文章也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包括稳定宏观杠杆率,发展直接融资、特别是股权融资,推进注册制改革以及保护投资者等内容,这些措施都有助于下阶段进一步提高我国直接融资占比、优化金融结构。这不仅仅是为了降低银行体系、金融体系的风险,更重要的是有助于企业和产业创新发展,进而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温彬说道。
温彬认为,疫情期间,信贷增长明显加大了对实体的支持力度,在这一情况下,整个宏观杠杆率有所提升。不过从下半年开始,央行货币政策回归常态,政策利率保持稳定。
温彬表示:“事实上,宏观杠杆率有所上升有利于我们应对疫情的冲击,使经济保持平稳。现在货币政策回归常态,未来我国经济增速进一步提高时,整个宏观杠杆率也会下降,使得整个宏观杠杆率水平保持平稳。”
温彬表示,《再论中国金融资产结构及政策含义》一文的重要意义,在于用详实的数据通过四部门详细剖析过去十年来金融资产结构的变化,从而得出一个重要的结论,就是风险在进一步向银行体系集中。更重要的是,文章指出了目前金融结构中存在的问题,也为下个阶段金融结构的进一步优化,特别是防范金融风险、支持实体经济增长,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