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发行张文才:政策的溢出效应与债务问题
全球财富管理论坛(GAMF)近日召开“危机下的全球经济金融形势与金融行业未来发展”专题研讨会,就当前形势下国内外金融机构与投资者普遍关注的疫情会对全球经济和社会带来哪些长期影响、逆全球化趋势如何改变世界经济格局、外资机构如何看待中国金融开放以及将如何调整中国布局等问题展开讨论。
农业发展银行副行长张文才认为,面对风险,各国应在努力办好自己事情的同时,加强国际多边双边和区域层面的合作。各方应参与到国际标准的制定中,建立以规则为基础的多边合作体系。其次,金融业应承担应有的责任,发挥逆周期作用,支持抗疫和经济复苏。同时,应加强全面风险管理和对不良资产的处置,推动完善公司治理,维持金融机构自身的健康与可持续发展。
以下为发言全文
第一,政策的溢出效应。
在零利率或者低利率政策环境下,货币政策空间越来越小。为推动经济复苏增长,政府会更多地依赖财政政策的运用。这对财政的可持续性和各国政府公共债务的负担带来了很大的冲击。对于宽松和刺激政策导致的流动性过剩等问题,对资产价格带来的波动,利率、汇率波动,或者资本的无序流动等,将来需仔细观察和分析。在困难的时期,采取宽松的财政货币政策可发挥逆周期的调节作用。但如何运用好这些政策工具、未来如何把控好政策调整或撤出的时机与力度,都是极具挑战的事情。美联储实施的宽松政策和美国财政部的财政政策对全球经济金融影响尤其重大,对其可能带来的负面溢出效应要给予高度关注。
第二,债务问题。
过去几年由于全球经济缓慢复苏以及受贸易保护主义、经贸摩擦的影响,全球经济复苏进程非常慢,疫情带来的影响使各国经济面临更加严峻形势,许多国家的债务负担大幅度增加,国际金融机构对全球债务风险多次发出了警告。特别是疫情之后,很多低收入的贫困发展中国家在债务偿付上面临困难,如何解决他们债务问题,包括公共和私人部门的债务是一大难题。20国集团和国际金融机构提出,应延缓这些国家债务的偿付时间。而私人部门怎么参与债务调整是投资人和金融业需要关注的问题。
面对风险挑战,我认为各国首先要把自己的事情办好。每个国家应在办好自身事情的同时,加强国际多边双边和区域层面的合作。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发生后,国际社会,特别是20国集团在财政货币政策、结构调整政策的协调方面,都发挥了很好的作用。面临新冠疫情带来的巨大冲击,仍需加强在全球区域和双边层面宏观经济政策协调,加强金融监管合作,推动全球金融治理体系改革。各方都应积极地参与金融、贸易、投资等领域国际标准和规则的制定,建立以规则为基础的多边合作体系。
其次,金融业应承担应有的责任。金融机构,无论是商业银行,还是政策性银行,都需发挥应有作用,发挥逆周期作用。例如,中国政府推动金融机构以减费让利等政策给予中小微企业以支持,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这对发挥逆周期调节,做好“六保”、“六稳”方面的工作非常重要。
最后,金融机构应加强全面风险管理和对不良资产的处置,推动完善公司治理。在日趋复杂的全球经济环境下,金融机构在进行海外投资的时候,应更加关注投资的质量,防范国别风险、市场风险、信用风险,以实现自身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中国金融机构在支持“一带一路”倡议项目、在“走出去”时,应坚持按高标准,实施高质量的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