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内容

张启迪:双循环下外需到底有多重要?

2020-09-02 16:32 浏览:478

  金融学博士,高级经济师,CFA,中央财经大学国际金融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员,电子邮箱:zhangqidi1@126.com 微信公众号:wallstreeteco

  近期,中央多次提出要“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这是中央充分结合当前内外部环境深刻复杂变化以及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背景下提出的重要战略部署。上述战略部署的贯彻落实势必要立足于内需,培育强大国内市场,降低对国际市场的依赖。因此,明确外需在经济中的占比和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对于未来宏观经济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具有重要意义。

  衡量外需在经济中的占比和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似乎并不困难,我们只要查询一下国家统计局每年发布的相关数据即可。Wind数据显示,2019年,消费、投资、净出口“三驾马车”占GDP的比重分别为55.4%、43.1%和1.5%,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57.8%、31.2%和11%。也就是说,2019年,内需和外需占GDP的比重分别为98.5%和1.5%,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89%和11%。另外,历史数据显示,无论是从外需占比还是贡献率来看,2000年以来外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均呈现出先上升后下降的态势。全球金融危机后,外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大幅下降,甚至出现了贡献率为负的情况。2008-2019年,有7年时间外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负。2018年,外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甚至低至-8.6%。上述数据说明,当前外需在经济中的占比已经极低,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似乎已不重要,并且经常是拖累项。

图片0

  数据来源:Wind资讯。

  图1 1978-2019年“三驾马车”占GDP比重的变化趋势

图片0

  数据来源:Wind资讯。

  图2 1978-2019年“三驾马车”对经济增长贡献率的变化趋势

  传统框架计算外需贡献存在严重错误

  事实果真如此吗?显然不是,这一结论明显违反常识,外需对于中国经济显然非常重要,经常拖累经济增速也不合常理。对于那些外需贡献率为负的年份,每年国家统计局发布完相关数据之后,总会有专家出来解读说不能简单认为净出口为负对经济增长贡献率就为负,但也大都是从对外贸易能够提高经济效率的角度进行解释。然而这一解释似乎仍不够完美。为了进一步深入分析问题之所在,我们首先需要回顾一下传统框架下外需对经济增长贡献率的计算方式。传统框架下测算外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主要是基于收入法计算GDP的表达式:

  Y=C+I+G+X-M

  由于国家统计局在使用支出法核算GDP时,政府支出(G)并未单独列示,而是分别在最终消费支出和资本形成总额中核算,即最终消费支出(C)中除包含私人部门的最终消费,还包括政府部门的最终消费,资本形成总额(I)中不仅包含私人部门投资,也包含政府部门投资。因此,原式可以简化为:

  Y=C+I+ X-M

  其中消费(C)、投资(I)和净出口(X-M)即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三个部分的变化量与GDP(Y)的变化量之比即为各自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这就是传统框架下测算“三驾马车”贡献率的基本原理。国家统计局和主流市场机构多年来一直使用该方法来测算“三驾马车”的贡献率。然而,这一测算方法是错误的。笔者一直不清楚为什么这一经典错误延续至今。

  这一测算方法错在那里呢?首先看第一架马车“消费”。根据上述测算消费贡献率的方式,只要居民消费对经济增长就一定有贡献,这显然是错误的。所谓国内生产总值,统计的是国内所有单位生产的全部生产和服务,因此在计算GDP时要扣除进口的部分。而如果把消费全部算作对GDP的贡献显然是不对的。我们假设一种情况,即本国消费全部是国外制造的奢侈品,在这种情况下,从常识判断角度来说,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几乎为零。为什么呢?因为消费国外奢侈品既没有使用本国的劳动力,同时也没有为本国贡献多少税收,而且还消耗外汇储备。但从国民经济核算的角度来说,消费国外奢侈品越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越大,这显然违反常识。衡量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应该是从总消费中扣除进口中用于消费的部分,剩余的部分才是对经济增长的贡献。

  再来看投资,假设投资全部是从国外进口的设备,那么显然对经济增长亦无贡献。与测算消费对经济增长贡献率的方式相同,测算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时,也应该从投资中扣除进口中用于投资的部分,剩余的部分才是对经济增长的贡献。

  最后来看净出口,传统框架中低估了外需的贡献。为什么呢?因为在计算外需贡献时从出口中扣除了用于消费的进口品和用于投资的进口品,既然这两个部分与出口都没有任何关系,怎么能在计算外需贡献时从出口中扣除呢?最近几年经常出现净出口为负的情况,许多人据此认为对外贸易对经济增长已无贡献。既然没有贡献,那是不是“闭关锁国”对经济增长更好呢?显然不是。事实上正是因为在计算外需贡献率时使用了错误方法才产生了这种误读。传统框架能够得出外需对经济增长负贡献的结论本身就说明这一计算方法必然存在错误之处。与上述逻辑类似,衡量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时,需要扣除与之相对应的进口部分,而不是全部的进口,这才是对经济增长的真实贡献。

  因此,传统框架夸大了消费和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低估了外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正是因为存在错误,才使得在传统框架下当净出口为负时会得出“闭关锁国”对经济增长更有利的谬论。

  使用新框架可以更加准确衡量外需贡献

  有鉴于此,有必要对传统框架测算“三驾马车”贡献率的方法进行修正。我们可以将总进口M按照用途拆分为与消费对应的进口M1、与投资对应的进口M2和与出口对应的进口M3。根据上述分析,C-M1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真实贡献,I-M2为投资对经济增长的真实贡献,C-M1+I-M2即为内需对经济增长的真实贡献,X-M3才是真正的外需对经济增长的真实贡献。根据这一思路我们对内需和外需重新进行测算。由于商务部公布的数据中并没有将出口按照三大需求进行细分,在此我们使用进口(加工贸易)来代表与出口相对应的进口部分,这样外需=出口-进口(加工贸易),内需=GDP-外需。根据新框架我们可以测算出外需的真实贡献(见表1)(详细测算原理可参见笔者曾经发表过的一篇论文《外需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基于新框架的测算分析与启示》)。

表1 基于新框架2000-2020年上半年内部需求和外部需求情况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