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文喜谈监管新规:强化风险防范,“三道红线”将加速房企整合
为维护行业健康与可持续发展,降低行业风险,防止房企过度负债和负债过快增长,近日传闻监管部门将以控制房企负债率为核心,以有息负债为切入点对房企负债设定“三道红线”,分别是:剔除预收款后的总资产负债率大于70%、净负债率大于100%、现金短债比小于1倍;如果房企同时踩中这“三条红线”,开发商的有息负债就不能再增加。这样一来必然对房企的后续融资乃至行业格局带来重大影响。为此,有关媒体对本人进行了采访,主要问题如下:
1、这样的监管政策对于开发商会有什么影响?中小房企的融资是不是会更加困难?上半年融资还在放松,现在收的这么紧,原因您认为是什么?
2、您认为开发商后续主要会在哪些方面有动作?下半年会不会加快销售回款从而降价销售?
3、如果消息属实,您觉得对房价的影响大吗?对于下半年的房地产市场怎么看?
关于监管部门对房企负债新设置的三道监管红线的问题,我认为应该放到为应对国际经济形势变化而启动内外双循环经济模式的大背景下去看,这样大家会一下子就豁然开朗了。
之前在外向型经济模式下,土地财政推动的房价高企所构成的社会经济运行成本,可以通过对外贸易和对外服务部分地向外部转嫁。转向侧重内循环以后,高地价推动的高房价形成的社会经济运行成本就只能在国内市场消化了,也就意味着房地产行业作为社会经济运行活动的成本效应更加显现和突出了。因此,为保证国内经济社会的顺畅运行,就势必要控制房价和地价;但楼市与土地财政已经和金融体系、政府财政收入等高度捆绑,所以楼市和地价也不能大幅下跌。由此,就导致房地产行业调控陷入了既不能涨、也不能跌的两难境地,因此也就只能以保证行业平稳运行的去杠杆、防风险和化解行业风险为调控诉求了。
这也就是房地产行业监管设置以上以有息负债为着眼点的“三道红线”的主要原因所在。
这样一来,以有息负债为核心设置的“三道红线”的监管政策,对于开发商而言即是紧箍咒,也是康体良药,因为只有这三大指标回到监管红线以内,才能保证企业财务的健康稳健与企业经营的平稳运行。
对照以上这三项指标,之前一些高负债、高杠杆的高周转型房企大都远远超出了这三道监管红线,以永续债、信托计划和私募基金支持的明股实债等杠杆之上再加杠杆的情况也十分普遍,导致企业的真实负债水平很高,部分企业的资金链危如累卵。以泰禾集团、新华联为代表的部分房企资金链已经出现问题并正在寻求自救和重组。
从行业预期后果来看,此次监管新规将极大地压缩房企后续的高杠杆和加杠杆来再融资的空间,于此同时自然也会给这类高负债、高杠杆房企后续运行的财务安全带来极大压力,如果处理不好,旨在降负债、去杠杆和降风险的努力则会变得更为困难。因此,在限制有息负债增长而导致后续融资受限的情况下,如何帮助这类高负债房企实现平稳过渡和平稳落地,则是当前房地产行业所面临的一个十分严峻又不可回避的现实问题。
从目前这三条监管红线看,在未来一段时间乃至较长的一个时期内,房企不但几乎没有突破这三项监管指标来继续扩大融资规模的可能性,甚至面临着三项指标必须要回归到监管范围内的降负债、去杠杆的压力。那些高负债和运用了多层杠杆的房企,在依靠新增融资来“续命”十分困难和希望渺茫的情况下,也只能通过加快周转和销售,以销售回款来回补现金流压力了,因为其他房企可能也面临同样的压力和问题,以出售项目和联合开发来降低负债的机会会变得相对稀少。在此种情况之下,房企被迫继续推高周转速度和加快销售回款,一方面可能会降价促销,另一方面也只能被迫加快项目施工进度以图尽快达到销售条件,因此工程质量和施工安全需要特别重视,而降价促销的幅度受制于成本因素和行业监管则不会太大。
另外,在这一监管新政下,不能依靠新增融资来“续命”而销售回款又不能解现金流之困的房企,成为被并购的对象或者被迫清算将成为大概率的事情。也就是说,监管新政的“三道红线”以降低行业风险为形式和出发点,但结果可能将加速行业整合与推动行业集中度的更快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