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泰证券李迅雷:中国资本市场全球化需三大助力 打造中国高盛并非两大券商合并
“美元作为全球的储备货币和结算货币的比重在60%以上,而中国人民币在全球的结算货币和储备货币比重则不到2%,人民币国际化具体的进展还是偏慢,跟中国的经济体量不相适应,我们的全球化率水平还比较偏低。这就是说整体全球水平比较偏低的情况下,我们的资本市场更加需要推进全球化。”
8月18日,中泰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迅雷在2020新浪港股价值峰会暨金麒麟港股价值风云榜评选活动上发表主旨演讲时表示。
他重点指出,中国资本市场走向全球化主要需要三方面支持:第一,推进人民币国际化是资本市场融入世界的关键一步;第二,资本市场参与主体要走向国际化;第三,A股应该在制度设计上跟国际进一步地接轨,在各种制度上面跟国际接轨。
提高人民币国际地位
对于提高人民币国际地位,李迅雷表示,“一方面是加大资本项下对外开放的力度,另外一方面是要先行先试,用一些具体的个案推进,以点来作为一种突破,然后再推广到面。如上海的自贸区的新片区可以先行先试,鼓励境外居民增持以人民币计价的金融资产。”
除此之外,他认为还可以建立本外币一体化的商务体系,统一本外币跨境资金池的管理政策,实施更加便利的跨境资金的管理制度。同时,进一步来支持科创板的健康发展,在上海常态化试点合格的境内有限合伙人(QDLP制度)。
他强调,最终多项举措将使得人民币的国际地位进一步提高,更多的机构可以出海,也可以吸引更多的机构进来。
推进资本市场参与主体走向国际化
资本市场的参与主体主要是三大方面:一是中介机构,如证券公司。二是投资者,包括机构投资者和个人投资者。三是监管部门,制度的设计者、市场交易的制度安排者。
首先,他提到了证券公司如何推进国际化。把证券公司强强联合、做大,这样一种做大是否具有竞争力?把两个公司合并起来,就能够成为中国的高盛了吗?李迅雷表示,还是有很大的差距,“因为首先高盛不仅有股权,同时它也是合伙人制,也就是人才之间优势互补,力拼一些业务增值,这种狼性的文化还是需要的。我国在股权文化方面还是发展得比较慢,证券行业需要有一场更加市场化的改革来做强做大我们的投资银行业务。”
其次,他认为我国资本市场的投资者的全球化程度到目前为止还是偏低的,接下来还是要鼓励更多境外机构投资者或者境外的投资者来投资A股市场和我国债券市场,因为在全球负利率、零利率的情况下,我国国债的收益率还是比较可观的。同时,资本市场在全球化的过程中要加大培养机构投资者,提升机构投资者的话语权,个人投资者的理念也会受到机构投资者的影响。
李迅雷指出,从2017年以来,国内资本市场得到显著发展,炒小、炒短、炒概念、炒题材的“贾布斯”的股票估值水平已大幅下降。
“香港有很多仙股,我们A股市场虽然没有那些仙股,但将来还是会多的,这个需要机构投资者更大程度的参与”,针对港股配置,他建议,“在全球化之前,应该鼓励更多的机构投资者,比如社保基金、养老金、企业年金、职业年金等,作为一个长期资本,加大对港股的配置力度,对于A+H里面明显溢价率过低的港股,有A股背景的H股加大配置,这样有利于我们理性的价值投资理念起来。”
李迅雷预估了今年的经济形势,“中国的经济在全球诸多经济体当中还是能够保持增长,今年的疫情下,我估计全年的GDP增长应该在2%左右,其它地方都是负的,我们的经济还在成长,机会还是很多的,要增强参与率。”
健全市场工具和监管制度
据统计,过去12年,美国的股市累计退市的股票接近4000多家,而A股市场退市的大概只有50余家。李迅雷认为,美股市场完完全全体现了优胜劣汰,这样使得估值就会更加合理。
对于国内股票发行定价估值虚高的现象,他指出,“过去在核准制下面,我们发行股票不是以市场为依据,是以指导价来定的,这样供需关系严重得不平衡,导致估值水平虚高,现在科创板包括创业板都在试点注册制,这个对于我们发行定价的市场化是非常有好处的”。
因此,他强调,一方面退市制度要严格执行,优胜劣汰,使得大家看到风险就不能够乱炒了,要非常严格地阻止以追求价差收益为目的的不规范的市场行为;另一方面是发行定价的市场化,优胜劣汰完善起来,这也要求严格执行退市制度。
另外,监管到位的同时,市场上应该有的工具也要健全起来。
“现在作为卖方,证券公司的研究部门,它基本上没有过一篇做空的报告、看空的报告,都是建议持有、增持,为什么就不敢写这个公司估值过高呢?”对此,他指出,“是因为我们的这个市场两融是失衡的,融券的极少,融资的极多。如果我们有严格的退市制度,对于市场不合规行为的处置力度加大,这样我们融券的规模也能增加,我们卖方分析师也能更加敢于写看空的报告,这样市场就会更加规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