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内容

谭浩俊:实现“双循环” 让成渝城市群无愧于时代

2020-08-06 13:40 浏览:497

  

  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三大城市群已经形成,且都列入国家战略,成为中国经济最具活力的三个增长极。但是,对中国来说,只有三个城市群、三个增长极,显然是不够的。特别对占据中国国土面积7成左右、人口近3成的西部地区来说,如果没有一个能够带动西部经济发展的城市群,是不完整的,也是很难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

  也正因为如此,在今年1月3日召开的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在西部形成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这也意味着,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也已上升为国家战略,成为推动西部地区发展的领头羊,成为中国新的城市群、增长极。

  与其他三个城市群相比,中央对成渝城市群的要求,可能更高。一方面,希望将成渝经济圈打造成内陆开放战略高地,形成国际国内“双循环”的城市群格局;另一方面,要实现大保护,亦即不能再像过去那样采用破坏式发展,而是要保护式发展,继而形成保护与发展的“双循环”,相互促进、和谐共生,而不是相互对立、相互排斥。

  实现“双循环”,是中央赋予成渝城市群的战略任务。内陆地区如何对外开放,不仅关系到成渝地区的未来,更关系到整个西部地区的未来。对盛誉城市群来说,肩负的任务就十分艰巨。要能够通过实践,找到一条适合内陆地区对外开放之路。一旦找到了这条路,对整个西部地区的发展将产生极其重要的作用,从而有效巩固全面小康成果,开启现代化之路新征程。很显然,内陆地区对外开放,不仅要对东部沿海地区企业和投资者等开放,要走向全国各地,更要对全球开放,要走向世界。因此,对成渝城市群来说,必须有创新的精神和探索的勇气,才能真正闯出一条新路,才能完成中央交给的任务,才能肩负起这项历史重任,才能对得起中央对成渝双城的信任。

  实现“双循环”,是对成渝双城发展成绩的肯定。实际上,无论是成都还是重庆,近年来发展的势头都非常好,对外开放的步伐也非常大。以成都为例,已经落户的世界500强企业就有280多家,通往欧洲的班列也是越来越繁忙、越来越内容丰富多彩。尤其是产业发展,这几年成都和重庆的招商引资力度都非常大,引进的产业也都档次高、规模大、带动力强。因此,两地都呈现出外出劳动力返乡创业置业的良好态势。一旦成渝城市群步入到快速发展阶段,曾经的劳动力输出地,就有可能成为劳动力聚焦地、吸收地。所以,实现“双循环”,实际也是对过去一段时间成渝两地发展成果的肯定,是相信成渝双城能够完成成渝城市群的任务,能够让城市群在西部地区开花结果。

  实现“双循环”,是对“蜀道难”的新的注释。“蜀道难,难以上青天”,古人的这番感慨,在今天的中国人看来,早就只能作为一句优美的诗作,而非现实的写照。因为,蜀道早就不难了,无论是交通还是通信,无论是企业还是居民,早就能够十分方便的超越蜀道,往返蜀道,赋予蜀道更多新的内涵。而“双循环”,更是要让蜀人知道,曾经的蜀道难,已经成为历史。不仅成为历史,而且蜀道正在通往世界各地,与世界各地建立越来越广泛、越来越密切的关系。而成渝城市群战略的提出,更会让成渝成为“蜀道易,易于跨世界”了。走在蜀道想世界、站在蜀地看世界,将成为所有蜀人、包括西部人民共同的心愿。

  实现“双循环”,是对保护与发展共生的探索。围绕国内国际这个大循环,成渝城市群还有许多内循环、小循环。成渝双城如何循环,如何让亲兄弟成为一家亲,让两个大脑变成一个大脑,最终让西部很多大脑变成一个大脑,非常重要;如何让发展建立在保护之上,让保护紧跟发展,对成渝城市群是十分严峻的考验。过去那种大开发式发展,显然已经不行,而要保护式发展,这也是一个循环,而且是大循环;产业规划与企业布局的循环、大城市与小城市的协同、城市与农村的协调,等等,也都是一个个的循环,能够真正循环起来,也很重要。所以,对成渝城市群来说,实现“双循环”是必须达到的目标,又是一个需要付出巨大努力才能实现的目标。要让成渝城市群成为不同于其他三个城市群的公园化城市群、氧吧式城市群、休闲式城市群。

  围绕“双循环”,成渝地区如何才能全面融入、全身心投入,那就是按照中央提出的使成渝地区成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重要经济中心、科技创新中心、改革开放新高地、高品质生活宜居地,助推高质量发展。因此,在推动城市群建设中,一定要有成果共享、经验共享、资源共享的共享理念,要善于加强合作、强化协作,要主动融入“双循环”,讲好“双城记”,多释放正能量,多增添新动力,从而使“两个大脑”变成一个大脑,多个大脑融为一个大脑,成为“最强大脑”。要在招商引资、人才引进、创新发展等方面,要确立城市群一条心的理念,防止恶性竞争。总之,要通过实现“双循环”、讲好“双城记”,让成渝城市群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无愧于中央的信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