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内容

诸建芳:以“内循环”促进“双循环”

2020-08-03 12:39 浏览:632

  

  核心观点

  近期美元走弱、黄金走强,国际形势复杂多变、外部风险累积增多。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央提出:“逐步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我们认为,“内循环”绝非“自我封闭”,我国对外开放的大门只会越开越大。本质上,我们是通过“内循环”促进“双循环”,包括以不断扩大消费市场让世界分享中国增长红利、以产业链优化升级促进全球产业链稳定、以新型城镇化提供我国更持续的增长潜力等。以“内循环”促进“双循环”,不单单是扩大国内消费,也包括加大产业链投资和城镇化投资等,补短板和锻长板共同发力。中国将通过自身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继续带动全球经济恢复和增长。

ink="">

  摘要

  ▌ “内循环”绝不是“自我封闭”。由于海外疫情仍未得到有效控制,叠加美国经济历史性衰退和美国大选前国内政治形势不确定性增强,美元出现持续性走弱、黄金出现趋势性走强;而应对疫情冲击,美联储的资产负债表大幅扩张,大规模的资产购买或许会侵蚀美元信用的根基;中美关系的不确定性仍较强,特别是在美国大选临近之际,美国一些政客可能继续释放反华言论。在这样的外部环境下,中央提出:“逐步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我们认为,“内循环”绝非“自我封闭”,从历史上看,只有对外开放才能够持续发展,我国对此有着深刻而清醒的认识;从我国自身来看,以“内循环”为主体,带动“双循环”,正是顺应我国内需占比不断扩大、消费占比不断提升这一转型升级的过程。7月30日的政治局会议中指出“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一直以来我国在全球发展中倡导的都是“人类命运共同体”,我国对外开放的大门只会越开越大。

  ▌以“内循环”促进“双循环”。习近平总书记在7月21日企业家座谈会上指出:“我们必须充分发挥国内超大规模市场优势,通过繁荣国内经济、畅通国内大循环为我国经济发展增添动力,带动世界经济复苏。”可以看出,畅通“内循环”,也是为了促进“双循环”,以中国经济发展带动世界经济复苏。以“内循环”促进“双循环”,不单单是扩大国内消费,也包括加大产业链投资和城镇化投资等,补短板和锻长板共同发力。我们认为,以“内循环”促进“双循环”至少包括三个重要方面:一是进一步扩大消费市场,让世界分享中国扩大内需战略的发展成果;二是优化升级我国产业链布局,提高高科技产业规模占比,以此促进稳定全球产业链,提高应对外部冲击的能力;三是以新型城镇化为依托,促进中心城市和城市群建设,培育新的增长极,夯实中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基础,继续发挥好全球经济增长引擎的作用。

  正文

  ▌“内循环”绝不是“自我封闭”

  5月1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召开会议,首次提出“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全国政协经济界委员联组讨论时再次强调,逐步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培育新形势下我国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

  习近平总书记在7月21日企业家座谈会上,完整地论述了双循环的发展逻辑,即“面向未来,我们要逐步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主要考虑是: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蓬勃兴起。以前,在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的外部环境下,市场和资源“两头在外”对我国快速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当前保护主义上升、世界经济低迷、全球市场萎缩的外部环境下,我们必须充分发挥国内超大规模市场优势,通过繁荣国内经济、畅通国内大循环为我国经济发展增添动力,带动世界经济复苏。”

  7月30日召开的政治局会议再次强调:“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同时国际环境日趋复杂,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明显增强。”“当前经济形势仍然复杂严峻,不稳定性不确定性较大,我们遇到的很多问题是中长期的,必须从持久战的角度加以认识,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我们认为,“内循环”绝不是“自我封闭”,而是面对全球经济衰退、风险因素增多、中美不确定性加大这样的国际背景,通过疏通“内循环”带动“外循环”、通过中国经济平稳发展带动全球经济复苏的这一战略举措使世界进一步分享中国大规模内需市场的潜力,促进中国在稳定全球经济中更好发挥中流砥柱的作用。

  美元走弱、黄金走强,反映国际形势较为复杂、风险因素较多

  由于海外疫情仍未得到有效控制,叠加美国经济历史性衰退和美国大选前国内政治形势不确定性增强,美元出现持续性走弱、黄金出现趋势性走强。由于二季度美国新冠肺炎疫情出现二次反复并迅速扩散,美国经济受到严重冲击,美国商务部公布的首次预估数据显示二季度GDP环比折年率跌幅高达32.9%,创下二战以来最大幅度的单季跌幅,其中消费成为当前拖累美国经济最为严重的需求侧变量,对二季度美国经济的拉动率为-25.1%。从全球来看,印度、巴西等国家的疫情也仍未见拐点。

  应对疫情冲击,美联储的资产负债表大幅扩张,大规模的资产购买或许会侵蚀美元信用的根基。当前的美联储资产负债表规模已在3个月的时间内迅速膨胀,6月10日达到最大值7.22万亿美元,近两个月的扩张速度放缓,7月29日的最新值为7万亿美元。美联储大规模扩表可能会带来一系列后遗症。从美元走势上看,在3月全球流动性紧张时,美元指数突破了100,但是目前美元指数已经从2020年3月20日最高点103.01震荡下行至7月30日的92.93,同时伦敦金价已于7月29日创下近30年来的高点1980.8美元/盎司。虽然黄金价格的上涨一定程度与全球通胀预期下实际利率进一步走低有关,但是“弱美元、强黄金”的组合还是反映出了市场对“美元信仰”的担忧。

  中美关系的不确定性仍较强,特别是在美国大选临近之际,美国一些政客可能继续释放反华言论。新冠疫情发生以来,美国关闭中国驻美领馆,打压中兴、华为等中国企业,限制中国记者在美正当新闻活动,限制中国留学生入境,干预香港事务,借南海问题挑拨中国与地区国家关系,干预西藏、新疆事务,以及对台军售,企图通过制造事端来分散国内民众的注意力,意图在于减少因疫情防控不力而造成的选举压力。这些做法给中美关系带来了变数,极大地增加了我国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

  面对不确定性的外部环境,我国提出的“内循环”绝不是“自我封闭”

  从历史上看,只有对外开放才能够持续发展,我国对此有着深刻而清醒的认识。根据金星晔等(2019)的计算,1500年至工业革命前,中国GDP在世界总GDP中的比重始终在26%以上,1600年达到峰值34.6%;而工业革命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生产力大幅提升,由于中国自我封闭对外关闭门户和市场,停止接受创新和新技术的输入,中国经济在世界经济中的比重断崖式下滑。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在世界GDP的比重仍然非常低,但1978年改革开放之后,正是因为在深化改革的基础上,持续扩大对外开放,才得以实现了近代以来历史性的迅速增长。

  从我国自身来看,“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也正是顺应经济转型升级的过程。近20年来,我国经济发展和转型已经取得了显著进步。和2000年初相比:一方面,经济体量明显扩大,2000年我国经济占世界经济比重只有3.6%,到2019已经超过16%;另一方面,彼时我国是一个外向型经济体,出口对经济增长的拉动非常明显,但现在我国已经成为了一个投资和消费双轮驱动、消费占据主导的内需驱动型经济体。也就是说,“双循环”的战略论断,是顺应我国经济的这些发展特征,指引我国从“世界工厂”向“全球消费中心”发展转变的重要思路。

  我国倡导的是“人类命运共同体”,对外开放的大门只会越开越大

  在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和“一带一路”倡议的引领下,中国对外开放的步伐只会越来越大。2013年3月23日,习总书记在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发表演讲时首次系统阐释了“人类命运共同体”概念并指出:“这个世界,各国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程度空前加深,人类生活在同一个地球村里,生活在历史和现实交汇的同一个时空里,越来越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2020年6月18日,结合当下疫情形势,习总书记寄予了“一带一路”倡议新期待:“我们愿同合作伙伴一道,把‘一带一路’打造成团结应对挑战的合作之路、维护人民健康安全的健康之路、促进经济社会恢复的复苏之路、释放发展潜力的增长之路。通过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携手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在2020年7月21日的企业家座谈会上,习总书记强调,“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绝不是关起门来封闭运行,而是通过发挥内需潜力,使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更好联通,更好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实现更加强劲可持续的发展。从长远看,经济全球化仍是历史潮流,各国分工合作、互利共赢是长期趋势。我们要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坚持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加强科技领域开放合作,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以“内循环”促进“双循环”

  我们认为,以“内循环”促进“双循环”至少包括三个重要方面:一是进一步扩大消费市场,让世界分享中国的扩大内需战略;二是优化升级我国产业链布局,提高高科技产业规模占比,以此促进稳定全球产业链,提高应对外部冲击的能力;三是以新型城镇化为依托,促进中心城市和城市群建设,培育新的增长极,夯实中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基础,继续发挥好全球经济增长引擎的作用。

  以不断扩大消费市场让世界分享中国增长红利

  根据eMarket的预测,2020年中国将成为世界最大的零售消费市场,系一个多世纪以来首次超越美国,预计到2020年末中国的零售消费市场达到5.072万亿美元,而美国则为4.894万亿美元;到2024年,中国零售消费市场规模将达到6.123万亿美元。伴随着居民购买力的提升和消费市场规模的扩大,近二十年来中国进口占世界进口的比重不断提升,2018年已达13.9%,未来在“双循环”格局之下,这一比重料将持续提高。

  以产业链优化升级促进全球产业链稳定

  WTO 发布的全球价值链报告显示,与 2000 年相比,2017 年中国、美国、德国成为全球三大供给中心,2000 年时最大的三个供给中心还是美国、德国和日本。中国供给不仅辐射周边国家,还辐射欧美。从这个意义上,中国产业链结构的优化升级将通过全球产业分工这一渠道扩散至其他国家,有助于促进全球产业链稳定。

  从这次全球新冠疫情的冲击情况来看,由于我国制造业门类齐全,而且能够较快地组织形成医疗物资、居家办公设备等产能,因此在外需下降较为明显的情况下,我国出口增速仍维持稳定,对稳定全球产业链也起到了重要作用。不过长期来看,我国加工贸易占比仍较高,很多行业在一定程度上仍是“市场、资源两头在外”。我们认为,我国高技术制造业的不断发展,将进一步丰富我国高、中、低增加值的生产环节,并在内循环和外循环的两大循环内形成多个产业链闭环,以此进一步提升我国产业链和全球产业链抵抗外部冲击的能力。

  以新型城镇化提供我国更持续的增长潜力

  以“内循环”促进“双循环”,一个前提是仍要维持我国经济中高速的增长,在我国经济总量已经较大的基础上,进一步发挥好全球经济增长引擎的作用。截至2019年底,中国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为44.38%,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0.6%,这意味着中间有16.22%的差值,对应着2.27亿人口还没有做到真正意义上的落户。同时,按照世界城市化发展的“S型”规律曲线,城镇化率显示我国的城市化进程仍处于中期,未来还存在继续提高的空间。

  城市群和都市圈建设将带来更多的人口流入城市,从而带来更多的投资和消费,提供经济增长持续潜在动力。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刘世锦此前表示,今后五到十年,都市圈和城市群加快发展是中国经济增长最大的结构性潜能,是中国经济增长的“新风口”。初步估算,今后十年,都市圈建设每年能够为全国经济增长提供至少0.5到1个百分点的增长动能。

  通过培育新的城市增长极,促进中国经济能够持续稳定增长,是“逐步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重要内涵之一。从数据上看,中国GDP占全球的比重不断提升,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也逐步提升,2019年这一数值已达到32.36%,预计疫情冲击之下的2020年该数值仍将进一步提升,只有未来中国经济持续稳定增长,才能更好地发挥全球经济中流砥柱的作用。

  总的来说,在长期战略上,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们将更加坚定信心和意志,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内循环”绝不意味着“自我封闭”,而是通过深挖内需、扩大消费市场,让世界分享我国的发展成果,从而促进内外双循环。中共中央政治局7月30日召开会议,决定今年10月在北京召开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主要议程是,中共中央政治局向中央委员会报告工作,研究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关于长期的发展方向问题,会在今年10月即将召开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上进一步明确。我们相信,未来在我国畅通内循环、促进双循环的战略部署下,中国与世界经济会形成更为良性的互动,以此应对各种风险冲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