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皮:上证指数是中国经济的脸——再论拿什么拯救你 我的金融股
一个工商银行,一个贵州茅台。
吸引了无数的目光。
过去一年,大家一直在猜测,贵州茅台的市值何时会超越工商银行,成为中国股市市值最大的公司。
新冠疫情会成为加速器,这是很多人都想不到的。
2020年2月3日,新年开盘第一天,工商银行收盘价5.16元,贵州茅台当时收盘价986元,半年时间不到,2020年7月30日,工商银行的成交价在5元左右,贵州茅台的成交价在1700元左右,简单的类比,工商银行的市值不增反减,而贵州茅台的市值增长了70%还多;工商银行的市值在1.7万亿,贵州茅台在2.14万亿左右;工商银行的市盈率在5倍,而贵州茅台的市盈率在47倍;工商银行的半年利润估算在1600亿-1700亿左右,贵州茅台的利润在266亿;正常情况下,工商银行每年增长5%左右,贵州茅台的增长已经由过去的30%下滑到目前的13%左右,茅台当然是好公司,而且具备稀缺特征,但是工商银行的盈利能力有目共睹,更具备系统重要性地位,生活中,可以没有茅台,但不能没有工商银行。简单地说,同样拿出1.5万亿收购资金,在现实的交易中,你是愿意收购工商银行还是愿意收购茅台?
有同学质疑银行股利润的真实性,水皮认为大可不必。一方面,银行业是一个充分竞争也是相对透明的行业,作假空间不大;另一方面,现在银保监会的监管措施非常到位,影子银行都没生存空间,资管新规正在落实,作假难度太大;还有,更重要的是工商银行也好,其他大行也好,主管都是中管干部,他们频繁调动,根本没有什么作假的动力,为人作嫁的事情多少人会作?不过同理,没有作假的动力,可能也没有维护市值的动力,由此带出三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是,银行股目前的价格是制度性折价吗?这种折价是否是信任度折价?这种现象是正常的吗?为什么同样是国企,工商银行是折价,贵州茅台是溢价?
第二个问题是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如何体现?我们知道一般央企的主管部门是国资委,但是金融行业特殊,至今不知归属什么部门主管,银行的股东有财政部的汇金,有证监会的证金,有社保基金的投资,还有银保监会的保险,表面上看各类国有股东齐全,公司治理合理,但是结果可能是九龙治水,市值管理难以落实,国有金融股权的保值增值无从谈起,半价出让股权的现象一再发生,让人难以理解。
第三个问题是金融定价权该由谁掌控的问题。离岸市场可能我们说了不算,比如美股,比如港股,但是如果A股也是如此,岂不让人笑掉大牙?其实,四大行由于历次护盘,大多数流通盘也已经在国有机构手中,市面上真正流通的极少,比如中行,但是这些机构基本上是被动持仓,没有主动管理,不抛已经算讲大局,讲政治,推动金融股价格合理回归的难处不在资金,而在于意识,如果不作为,那就有一万条理由,如果负责任,不需要任何理由,在一个越来越开放的金融市场中,定价权为什么重要呢?因为我们面对的竞争对手不只是国内的同行,更有国际的同行,比如美国银行,比如汇丰银行,比如花旗银行,比如美国运通。对比这些银行的市盈率,即便在美国股灾之后依然平均在10倍左右,股灾之前就更不用说,如果中美银行发生并购(银行的可能性不大,但证券、基金、保险领域完全有可能),那么从市值角度而言,中资银行就丧失了起码的话语权。
一般而言,资本市场给予折价的公司都是风险高的公司,但是中国国有银行的风险高吗?为什么老百姓愿意把钱存在银行拿三个多点的利息而不愿买入市盈率才不到5倍,股息率都超过6%的股票呢?不是同一家银行吗?价值投资难道不是需要国有机构率先垂范,身体力行的吗?北上资金在金融股上频频砸盘难道大家都可以熟视无睹吗?大行间的较量难道资本市场可以独善其身或者放任自流吗?上证指数这么多年低迷直到7月22日才有改进,但是上证权重中有三分之一的金融股,金融股的估值回升才是上证走出扎实上升通道的根本,这才是本质,核心,剔除点ST,延长点新股时间只是旁枝细叶不会起太大作用,还记得特朗普-27%的梗吗?如果说道琼斯指数就是美国经济的脸,那么上证指数就是中国经济的脸,特朗普为了维护道琼斯的上升通道可以威胁美联储,可以攻击鲍威尔,可以盘前发推,虽然吃相难看,但是在新冠疫情蔓延之际,美国三大指数能创新高,是不是也反映了投资者对美国市场的信心呢?
2008年华尔街引发全球金融危机,上证指数从年前的6124点直落1664点之后反弹在年后接近3478点,如今十年过去上证指数连3458点都迈不过去,正常吗?金融股的估值一贬再贬,甚至沦为砸盘工具难道不应该引起方方面面的高度重视吗?水皮不是个阴谋论者,但现实如此,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无形之手迷茫之际,有形之手正是发挥引导作用之时。
上海市值最大的是贵州茅台,深圳市值最大的是五粮液,中国股市进入“两瓶酒”时代,值得我们骄傲呢,骄傲呢,还是骄傲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