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实:内外双循环打造升维竞争力
“纷郁郁其远承兮,满内而外扬”。两会以来,“逐步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市场热议的中国宏观政策焦点。
ink="">我们认为,在疫情外生冲击和逆全球化结构性压力叠加的大背景下,抱残守缺或固步自封无助于破解存量博弈的陷阱,构建双循环正在成为中国打造升维竞争力的重要举措:其一,双循环的核心在于依托经济规模和政策空间盘活存量、创造增量,完善内部循环、带动外部循环;其二,双循环以民生和实体为先,随着全球贸易格局重构和价值链体系再造,内生消费和产业升级有望形成闭环,形成稀缺的增长动力;其三,双循环的互动基础仍是改革开放,通过制度创新推动关键领域改革将促进要素自由流动、提升资源配置效率,激活金融将助力双循环对接,充分释放鲶鱼效应和财富效应。
全球服务贸易格局重构,内生消费力成为经济复苏基石。今年以来,疫情的外生冲击和逆全球化结构性压力叠加,全球贸易在低位继续坠落,其中受人员往来被动停滞、社交隔离等措施影响,服务贸易更是面临全面挑战。在此背景下,以服务贸易逆差收缩为先导、以内生潜在需求为依托的“内卷式”消费回流有望成为中国经济的新亮点。从体量看,仅以旅游服务为例,作为全球最大的国际旅游输出国,若中国旅游服务逆差能够转化为内需,则有望每年多贡献约1.15万亿产值,直接创造约490万个就业岗位。从趋势看,新冠疫情发生后全球经济正面临大萧条以来首次新兴市场和发达经济体全面衰退的极端情形,考虑到疫情二次爆发的灰犀牛风险将继续抑制经济复苏的速度和幅度,稳健的内需已经成为全球稀缺的增长动力(详见附图)。相对而言,二季度中国经济同比增速达3.2%,相对较快结束疫情冲击下的探底,且投资、消费两大内需引擎积极向好,有望成为整体疲弱的全球总需求中为数不多的亮点。从条件看,今年以来免税政策的出台、线上服务的兴起有助于内循环的供需发现和精准匹配,其中海南免税港规划落地速度超预期,2020年上半年,海南离岛免税品零售额85.72亿元,同比增长30.7%,其中6月份零售额22.99亿元,同比增长235%。
产业升级加快国产替代,要素自由流动催生供给侧变革。7月21日,习近平主席在企业家座谈会上指出,要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大力推动科技创新,加快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打造未来发展新优势。回顾2020年政府工作报告,产业升级的重心集中于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增强发展新动能,重点支持既促消费民生又调结构增后劲的“两新一重”建设,其中新基建作为两新之首,包括信息基础设施、融合基础设施、创新基础设施三大内容;二是强调提高科技创新支撑能力和深入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稳定支持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尤其在半导体等底层技术领域自主可控成为技术攻关的重点。今年4月和5月,《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意见》和《关于新时代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意见》发布,前者首次将数据与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并列为五大要素,进一步强调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决定性作用,后者明确了通过制度创新推动关键领域改革的举措,尤其是提出要在国有企业、垄断行业等重要领域推出一批牵一发动全身的改革举措,旨在最大限度减少政府对市场资源的直接配置和对微观经济活动的直接干预。我们认为,产业升级和要素流动是打通内循环的关键抓手,这两份纲领性文件的出台为推动供给侧变革、打造双循环新格局奠定了制度基础。
金融改革助力减速增质,激活金融市场助力双循环对接。近年来,中国金融开放蹄疾步稳,外资金融机构数目提升、股权占比不断增加,也对内部金融改革带来了积极的“鲶鱼效应”。适应于中国经济由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转变的实际,金融改革开放既作为其中一环不断深化,也回归本源强调与实体经济和中小企业形成良性互动,并通过激活金融市场推动资源有效配置、保障居民分享经济发展红利。间接融资方面,新的LPR报价机制打破了贷款利率的隐形下限,随着利率市场化的继续推进净息差将继续收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大型商业银行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增速要高于40%,国务院常务会议也提出全年金融系统要向企业让利1.5万亿的具体要求。通过合理让利,金融机构与实体企业有望构建长期良性的共荣共生关系。直接融资方面,资本市场在改革和开放的双重加持下迎来跨越式发展,不仅投资者结构不断优化、保险等长线资金配置约束松绑,以注册制改革为核心配合多元退市机制也将更多金融资源导向实体经济的高效率领域;借助科创板的机制创新和优质中概股回归机遇,在岸和离岸市场正通过良性互动打造中国资产核心标的;近期银行间与交易所债券市场还开展互联互通合作,迈向统一市场和统一价格不仅为货币政策有效传导奠定了坚实基础,也有望通过便利跨市场交易吸引更多投资者。
全面开放整合两个市场,内外循环互动构筑升维竞争力。当前,全球经济存量博弈的重要特征即在于制造业相对需求的不足,而经济总量增长所掩盖的分配失衡也导致了长期潜在产出下滑、社会结构畸形、地缘政治动荡,尤其表现为民粹主义、孤岛主义、保护主义的抬头。在升维竞争的将来,一方面,服务业的高质量发展及其与制造业的有机结合将通过吸纳就业、创造需求成为新的竞争高地,进而缓解制造业的拥堵;另一方面,开放、包容的制度环境,高效、透明的治理体系将构建经济体新的核心竞争力,成为当下所稀缺的稳定性的重要来源。我们认为,抱残守缺或固步自封无助于破解存量博弈的陷阱,明确提出和强化双循环用意在于凭借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和政策空间相对优势盘活存量、创造增量,完善内部循环、带动外部循环(详见附图)。正如习近平主席在企业家座谈会上所强调,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绝不是关起门来封闭运行,而是通过发挥内需潜力,使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更好联通,更好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实现更加强劲可持续的发展。在此背景下,全面开放的意义事实上更为重大:一方面,随着中国跨越中等收入门槛、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新型城镇化加速推进,各类新增和升级需求发展潜力巨大,严格落实负面清单管理制度有助于优质供给和资源“引进来”;另一方面,消费中枢向内收敛也会为新一轮贸易分工打下物质基础,当前全球多边贸易转变为区域贸易的格局正在形成,而中国将逐渐成为全球更为突出的“供给-需求”双中心和新区域增长极,借全球价值链体系重构机遇,在数字经济等领域具有比较优势的中国企业有望迎来新一轮“走出去”红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