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荣法则
2020-08-12 15:20
浏览:658
起源由来 号称日本两大百货公司之一的大荣百货公司创建于1957年。初创时的大荣公司只是大坂的一家小百货店,职工13人,后来扩展到经营糖果、饼干等食品和百货、大荣公司的经营决策是:重视对人才的培养,由此走上了成功的道路。
法则意义 在企业的发展中,设备条件的提高远远没有员工素质的提高重要。要提高员工的素质,就要随时随地的开展员工教育与培训工作,启发员工的思想,更新员工的技术。 人才建设是任何一个企业生存、发展的重中之重,没有了人才,一切都无从谈起,因此,对人才的培养事关企业的成败!企业发展的关键因素有:资金、人才、产品,其中以人才为首要。有许多的企业经营者,无法认清“人才”这项关键因素的重要性,而将大部分的时间与资源投入在营造外界的人际关系,以取得相对容易的资金与业务来源,其次是投入产品的发展,反而将人才当成次要的因素。 西方成功的企业,CEO普遍将大部分的时间投入公司人才的经营。史丹福大学Mr.JimCollins教授在《A到A+》一书中就指出,这些之所以成为卓越公司的关键因素之一就是:“Right people on bus first”,先找到对的人上车,要成为卓越的公司,要先拥有一群优秀的员工。前GE的CEO-JackWeltch更亲自花了近10年的时间来建构GE成为学习型的组织,培育各阶层的人才。这些都是值得中国企业加以深思与学习的。 人才就像种子或是树苗,种子是由企业自己播种、培养,树苗则是由外购买(挖角),这些种子或树苗是否能够在土地上扎根生长,关键因素就是土壤,而土壤就是公司的企业文化,没有企业文化的公司,就像是贫瘠的土地,不但种子无法发芽,挖来的树苗也会很快的枯萎。所以要谈公司人才建设,不得不先建构优秀的企业文化,因为只有优秀的企业文化,人才才能够在公司这片土地上滋养成长, 《基业长青》一书,就是在描绘这个道理。
经典案例

一是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1998年,春兰投资6000万元建成国内第一所企业大学——春兰学院,院内设置了一整套的语音室、微机室和实验室等,并配备了健全的教师队伍。
二是建立完善的培训制度。春兰有完善的全员培训计划,所有员工每年必须参加相应的继续教育,对专业技术人员的要求更为严格。《春兰科技工作条例》规定所有的专业技术人员每年必须参加100课时以上的专业培训。 《春兰职工培训制度规定》中规定对专业技术人员的技术教育要进行相应考核,并将考核结果存入个人档案,作为年终考核和服务晋升的依据之一。2001年春兰专业技术人员赴国外进修150多人次,参加国内高级技术与管理方面的研讨班、培训班120多人次,组织内部培训和进修4000多人次。
三是与著名高校合作,共同培养人才。为有效提高专业技术人员的业务水平,提高企业开拓国际市场的能力,春兰与国内外一些著名高校建立了长期合作的关系,如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南京大学、上海交大和上海理工大学等,充分利用高校的理论优势和最新技术成果为技术人员充电,各高校为春兰培养了MBA、国际贸易、制冷、计算机、电子、广告策划和人力资源管理等10余个专业的数百名各类人才,大大提高了企业核心竞争力。
正是由于重视人才的不断培养,春兰从一个年产值不足1000万的小型企业,迅速发展成年产30多个亿的国家级大型企业,中国最大的空调基地,世界七大空调生产基地之一,形成由24家法人企业组成,拥有家电、自动车、投资贸易三大支柱产业,实行科工贸结合的跨地区、跨行业经营,以公有制为主体的混合所有制大型企业集团,实现了春兰发展的“核裂变”。而春兰培养人才的经验表明,企业发展的动力来自企业内部,特别是对于加入WTO后的中国企业来说,紧贴时代需求,培养好现有人才,充分挖掘他们的潜力,是保证企业持续发展、有效参与国际竞争的一条快捷、高效的途径。 操作实务

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企业不能盲目的选用人才,必须根据企业文化、价值观、行业特性以及岗位的需求来找人才。Jim Collins先生提出的“找对的人上车”,到底什么样的人才是对的呢?我认为最重要的应该是选择符合企业的价值观与企业文化的人才,也就是这个种子或树苗的基因,必须与我们企业的土壤成份相符合,这样的人才,才能长时间在企业发展成长。其次各个公司或多或少都有自己公司选才的条件,比方说: GE的人才要有4E+1P:Energy(活力)、Energize(激励别人的能力)、Edge(做困难决定的能力)、Execution(执行力)加上Passion(热情); HP对人才的要求:正直、诚信、体贴别人、公平、热诚; 微软(MS)对人才的要求:全世界最顶尖聪明的TOP5%的人才; 研华科技对人才的要求:3A+1I:Ability(聪明)、Ambitious(上进之企图心)、Aggressive(积极勇于任事)加上Innovation(创新)。 这些公司用人的共同特点就是:诚信、正直、热情、聪明与创新。 没有诚信、正直的性格,其它的特点只会变成负面的因素,这也是用才的底线。最近几年中外发生的企业丑闻如 美国安隆公司虚报获利案,到最近日本的崛江贵文案,都是因为任用了不诚信的主管,造成一家好的公司万劫不复。 热情可以激发自己本身的潜能,也能激发别人的潜能。人才可价值。 以用钱买的到,可是热情却是用钱买不到的。 创新,在激烈竞争的时代里,创新是企业赖以永续经营最重要的竞争因素。一家具有创新能力的公司,会让他的竞争对手夜不着眠;一个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会为自己的公司创造无限的
创新选才



新进员工训练。 沟通技巧的训练。 团队合作的训练。 销售技巧的训练。 服务技巧的训练。 管理技巧的训练。 课堂的训练应该避免单向的上课,而是双向的授课,小组角色扮演训练,分组讨论报告、小组竞赛的方式,在这个过程中行成团队的默契,企业文化的传承也在各项培训的过程中实现。课堂的训练应该以公司的主管作为讲师,这也是对主管的训练方式。 工作上的培训则是主管在日常工作当中,提供对员工及时的指导。《一分钟经理人》一书中,提供许多这方面的技巧,主管也应该要善用“走动式管理“技巧,时时的关心员工的工作情绪与状况,并适时的提供员工需要的开导与指导,员工觉得自己的能力与日俱增,自然工作的稳定度就提高了。 一个学习型的组织,时时刻刻都在训练员工,每一位经理人上至CEO下至基层主管都必须是位好的讲师,并花至少10%时间为公司担任讲师。另一项研华公司常用的训练方法是,一年总有3~4次全公司的“workshop”与“kick-offmeeting”。在这两项以分组讨论与报告的会议形式中,全体或大部分员工都需要参与讨论,利用头脑风暴法技巧来激发团队的创新意识与形成内部竞争的机制,并能发掘许多具有发展潜力的员工与主管,列为长期培养的对象。在各项公司会议或年终晚会上,我们会指定多位主持人,他们会充分的发挥他们的机智与主持技巧,让会议或活动顺利进行,生动活泼有趣,也让全体员工对他们留下深刻印象,他们都是经过特别挑选出来的,如果表现优异,经过这一关之后,他们就可能有机会担任重要职位了。 如何用人 企业的发展一切都在人才,公司用心仔细的挑选了人才,并且用心的培育他们,其目的就是让人才可以为企业所用。管理的定义:管理者透过挑选人才、育才、设立目标,激励团队成员达成企业的目标。

1.员工与主管都必须接受正确的宣导,认识考核的目的。 2.绩效评估应以正面积极为目的。 3.绩效评估必须是主管与员工面对面坦承的沟通。 4.绩效评估每年至少应进行两次。 5.必须进行常态分配。 6.要有让员工可以向第二级主管报告的机制,以避免主管偏差的管理行为。 有了良好的绩效评估制度,再加上主管实时的管理,相信企业里每一位员工都会发挥最大的潜能,企业的绩效自然就能提升。 留住人才

1.确实执行薪资保密制度,并勇于给优秀员工优厚的待遇。如果薪资透明化,就无法实施薪资差异化,以奖励优秀的员工。
2.加强训练、培育这些A类人才,让他们担大任,挑战他们能力的极限。
3.把优秀的员工当成事业伙伴而不仅仅是员工,让他们除了工作满足感之外,又有事业归属感,分红入股是一项有效的制度,值得企业经营者考虑。
4.主管与人事单位针对组织气候,要有高敏感度,当感觉部门或公司的组织气候低迷时,应该立即采取有效的激励措施,以防止人才离职的骨牌效应。 虽然企业要留住人才而设计优厚的薪酬制度,但如果不配合严格的末位淘汰制度,可能会造成企业流动率太低不利企业的新陈代谢,反而不利企业的发展,原则上,流动率10%应该是健康的对象。人事管理是一项策略性的工作,必须把它当成与业务发展一样位阶的重要性看待,公司的CEO就是一位最高的人事主管,各个部门的主管都是人事主管,如此才能形成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人事管理重点不在方法与技巧,最重要的还是要有以人为本的经营理念,这样才能真正网罗一群优秀的人才,每天主动积极的为公司打拼,那时候公司基本上就会到达“无为而治”的最高管理境界了。[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