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

金融危机管理

2020-07-29 16:47 浏览:620

危机管理是管理中 金融危机管理金融危机管理一个相对较新的领域。典型的主动危机管理活动包括预测潜在危机的发生和制定相应的应对计划。狭义的危机管理是指危机反应管理,即危机发生后政府的应对措施。罗伯特·希斯认为,危机的起因包括自然灾害和人为事件,最广泛的危机管理包含对危机事前、事中、事后所有方面的管理。

界定

因此,有效的危机管理需要做到如下四个方面:
1.转移或缩减危机的来源、范围和影响;
2.提高危机初始管理的地位(危机初始管理是指对第一个危机征兆出现到危机开始造成损失这段时间采取措施以降低不利影响的活动;
3.改进对危机冲击(危机冲击是指危机事件对周围环境及当事人造成的冲击或影响)的反应管理;
4.完善修复管理,以能迅速有效的减轻危机造成的损害。
鲍勇剑、陈百助则把自然灾害造成的危机排除在外,认为“危机管理就是一门研究为什么人为造成的危机会发生,什么样的步骤或方法可以避免这些危机的发生,一旦危机发生,如何控制危机的发展和消除危机的影响的学科。” 目前,学术界已经普遍接受了“最广泛的危机管理包含对危机事前、事中、事后所有方面的管理”的观点,相应地,关于危机管理阶段的划分也有三种模型最被认同。即三阶段说,芬克的四阶段生命周期模型和米特罗夫( Mitroff)的五阶段模型。 相应地,我们把广义的金融危机管理理解为是“对金融危机产生、发展以及应对进行系统的研究,建立起相应的预警与处置体系,以便尽可能地减少金融危机带来的损失。”狭义的金融危机管理理解为金融危机反应管理,即金融危机发生后政府的应对措施。

必要

根据IMF的分类, 金融危机管理金融危机管理金融危机可以分为货币危机、银行危机和外债危机三类。国外许多教训已经证明,银行危机通常是金融危机的核心因素。一方面,银行危机往往会通过信用链条迅速传递,诱发金融危机;另一方面,即使金融危机不是由银行直接引发,但银行危机通常会接踵而至并带来或加深金融领域的危机。因此,我们以银行危机为例,来说明危机管理的必要性。林平认为现代银行业在社会经济发展中所处的地位、作用,使得政府与银行具有一种很强的“隐合约”关系。一旦发生银行危机,政府制定的经济发展目标难以实现,系统性的银行危机还可能带来民生凋敝、失业增加,严重的还会带来社会动荡。因此,政府不得不对银行予以特别的关照。Carl-Johan等进一步强调说:系统性银行危机需要政府的积极干预。即使对那些坚定奉行市场导向政策的国际来说,也是如此。这种干预的必要性的根据,是全面的银行危机将伴随着巨大的外部负效应,例如支付系统的崩溃,信贷行为的紊乱和存款人的损失等。此外,金融部门的稳健会有助于宏观经济的稳定和创造恢复增长的条件。

内容

当代金融危机的巨大的负外部性使得各国政府无不高度重视金融危机管理工作,危机管理工作应该包括事前、事中以及事后等三个部分的观念已经深入人心。其中,事前的工作包括组织专家学者研究金融危机的产生原因,传染机制,制定危机处置预案,建立金融危机预警机制等方面的工作;事中包括如何应对金融危机,以尽可能地减少损失。事后工作包括对危机的总结,针对暴露出来的问题建立健全相应的法律法规,取消临时性措施以便使经济社会生活重新恢复正常等等。

国外实践

在这里,我们采用狭义的金融危机管理的含义,介绍部分文献。从时间上来看,狭义的金融危机管理阶段从危机爆发开始,到金融体系恢 金融危机管理金融危机管理复稳定止。“‘稳定的金融体系’ 是指这样一个体系:在该体系内,市场参与主体对金融机构在没有干扰和外部救助的情况下能够继续履行合同规定的义务,发挥中介职能以及提供财富管理服务充满信心。”
1.印度尼西亚、韩国和泰国的举措
Carl-Johan等回顾了印度尼西亚、韩国和泰国应对亚洲金融危机时采取的政策措施。这些措施包括:
1). 在危机爆发后采取的稳定金融系统的措施。如宣布并实施令人信服的宏观经济稳定计划以恢复存款人和债权人的信心;对金融机构提供流动性支持;对存款人和债权人提供全面担保以防止挤提;进行资本管制和债务的重新安排;迅速关闭资不抵债和接近于资不抵债的金融机构
2). 防止信贷紧缩的货币和信贷政策。这些措施包括直接措施,如对中小企业的特别信贷便利,信贷担保,指令性信贷指标,也包括间接措施,如对银行进行道义劝告,促其贷款和保持低利率和利差,逐步实施审慎性规定和使用公共部门资金帮助银行满足资本充足率。
3). 银行重组。其目标是清除无法继续经营的机构和在重组完成前要求机构符合按照国际最佳资本充足率、贷款分类和呆帐准备提起的惯例制定的严格的规定。
4). 体制改革。如强化国内的审慎性法规和监管;提高透明度,改进信息披露知道和数据披露的质量;努力解决国际贷款人业务和监管方面的问题。
2.马来西亚的举措
徐滇庆介绍了马来西亚的金融危机处理对策:
1).抑制股市和房地产市场过热;
2).实行货币与财政政策双紧政策;
3).采取激烈的外汇和资本流通管制措施;
4).采用行政命令和计划管理的办法来对付当前的困境。例如,成立了国家资产管理公司负责收购银行呆坏账,成立国家资本基金向缺乏流动性的银行注入资金,成立企业债务重组委员会负责解决企业的债务负担和纠纷。
5).改组银行体系,先是建立六个大型核心银行集团,后来又宣布允许十个银行集团的成立。
3.新加坡
于宗先,徐滇庆讨论了新加坡应对危机的措施:
1).在面临金融危机时,新加坡金融局允许汇率在一定范围内波动,避免了币值的高估,加之金融局一直控制新加坡元的国际化进程,因此,外国资本无法对新加坡元发动大规模的攻击;
2).当1998年的情况显示这场危机对新加坡的影响大于政府预期时,政府采取了扩张性财政政策,以降低商业成本,增强新加坡的市场竞争力如降低房地产的价格,削减工人工资以及减少政府开支等。
3).采取措施提高金融体系的信息披露标准,放松对新加坡元国际化进程的控制,允许外国企业发行新加坡元债券等等,以便进一步增强本国金融中心的地位。 于宗先,徐滇庆认为,新加坡之所以能在金融危机后迅速恢复,是因为新加坡多年来保持的四个“基本因素”:强大的经济基础,包括一个健康的银行体系;采纳对汇率系统进行控制的措施;建立了可调整的工资体系和控制银行的新加坡元贷款。
4.阿根廷的举措
1994年阿根廷爆发的危机属于较少见的个案:它的宏观经济基础比较健康,政治经济稳定,但却遭受了银行危机。阿根廷实行的是货币局制度,这一制度限制了最后贷款人的能力。在这场危机中,政府主要采取了提供流动性支持、实施财政紧缩政策、宣布存款保险计划、设立银行重组基金以及从国际组织楚获得援助等政策。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