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应商审核
2020-08-13 16:28
浏览:651
什么是供给商审核 供给商审核是对现有供给商进行表现考评及年度质量体系审核是供给商治理过程中的重要内容,它是在完成供给市场调研分析、对潜在的供给商已做初步筛选的基础上对可能发展的供给商进行的。供给商质量体系审核则是供给商审核的一个重要方面,由于质量治理在企业治理中占据着非凡的重要地位,因而一般的公司往往将供给商质量体系审核单独列出,当然也可视情况要求将它当成是供给商审核的一部分与供给商审核一起进行。供给商审核是在供给商认证前进行的,目的是确认、筛选出最好的供给商,优化供给商结构,提高竞争优势。
供给商审核的层次
就采购供给的控制层次来说,供给商审核可局限在产品层次、工艺过程层次,也可深入到质量保证体系层次,甚至深入到供给商的公司整体经营治理体系层次(公司层次)。
(1) 产品层次。主要是确认、改进供给商的产品质量。实施办法有正式供给前的产品或样品认可检验,以及供货过程中的来料质量检查。
(2)工艺过程层次。这一层次的审核主要针对那些质量对生产工艺有很强依靠性的产品。要保证供货质量的可靠性,往往必须深入到供给商的生产现场了解其工艺过程,确认其工艺水平、质量控制体系及相应的设备设施能够满足产品的质量要求。这一层次的审核包括工艺过程的评审,也包括供给过程中因质量不稳定而进行的供给商现场工艺确认与调整。
(3) 质量保证体系层次。这是就供给商的整个质量体系和过程,参照ISO9000标准或其他质量体系标准而进行的审核。
(4) 公司层次。公司层次的审核是对供给商进行审核的最高层次,它不仅要考察供给商的质量体系,还要审核供给商经营治理水平、财务与成本控制、计划制造系统、信息系统和设计工程能力等各主要企业治理过程。
在实际情况中,对于那些普通商业型供给商,采购商一般只局限于产品层次和工艺过程层次的审核,但是假如采购商要挑选合作伙伴,情况就不一样了,非凡是那些治理严格、技术先进的国际大公司,它们通常会大量采用质量保证体系和公司层次的审核来控制供给链治理体系。
供给商审核的方法
供给商审核的主要方法可以分为主观判定法和客观判定法。所谓主观判定法是指依据个人的印象和经验对供给商进行的判定,这种评判缺乏科学标准,评判的依据十分笼统、模糊;客观判定法是指依据事先制定的标准或准则对供给商进行量化的考核和审定,包括调查法、现场打分评选法、供给商绩效考评、供给商综合审核、总体成本法等方法。
(1)调查法。调查法是指事先预备一些标准格式的调查表格发给不同的供给商填写,收回后进行比较的方法,这种方法常用于招标、寻价及供给情况的初步了解等情况。
(2)现场打分评选法。现场打分评选法是预先预备一些问题并格式化,然后组织不同部门的专业人员到供给商的现场进行检查确认的方法。
(3)供给商绩效考评。供给商绩效考评是指对已经供货的现有供给商的供货、质量、价格等进行跟踪、考核和评选。
(4)供给商综合审核。供给商综合审核是针对供给商公司层次而组织的包括质量、工程、企划、采购等专业人员参与的全面审核,它通常将问卷调查和现场审核结合起来。
(5)总体成本法。总体成本法是一种为了降低供给商的总体成本而达到一个新的水平,从而降低采购价格为目的一种方法。它需要供给商的通力合作,由采购商组织强有力的综合专家团队对供给商的财务及成本进行全面、细致的分析,找出可以降低成本的方法,并要求供给商付诸实施与改进,改进后的受益则由双方共享。
供给商审核的程序
1)市场调研,搜集供给商信息
供给商审核是在对供给市场进行调研分析的基础上进行的。对供给市场调研,搜集供给商的信息、资料是审核的前提,只有把握了供给商翔实的资料,才能对供给商做出客观、公正的审核。在市场调研阶段,主要应该从供给商的市场分布,采购物品的质量、价格,供给商的生产规模等方面收集供给商的情况。
2)确定供给商审核的主要指标
不同的供给商,其审核的指标也不同,因此应该针对供给商的实际情况和本单位所采购物品的特性,对所要审核的供给商制定具体的审核指标。
3)成立供给商审核小组
对供给商的审核应视不同的采购物品成立相应的审核小组。对于一些标准品及金额比较低的物品,可以用采购人员自行决定的方式,由采购人员组成审核小组。这种方式最简单,也最为快速、方便;对于非标准品、价值金额较大的物品,则可以成立跨功能小组或商品小组来执行审核的任务。所谓跨功能小组是指依据采购物品的性质,由采购部门、物料治理部门、工程及研发部门、主管或财务部门的人员共同组成的临时性的供给商审核组织。
4)综合评分
供给商审核的最后一个环节是对供给商进行综合评分。针对每个审核项目,权衡彼此的重要性,分别给予不同的分数,审核小组决定了供给的审核内容及权重后,可根据供给商反馈的调查表及实地调查的资料,编制出供给商的资格评分表。
供给商审核的内容
由于供给商自身条件的差别(各有优劣),必须有客观的评分的项目作为选拔合格供给商的依据。因此,供给商审核应该制定具体的审核内容,通常包括下列各项。
(1)供给商的经营状况。主要包括供给商经营的历史、负责人的资历、注册资本金额、员工人数、完工纪录及绩效、主要的客户、财务状况。
(2)供给商的生产能力。主要包括供给商的生产设备是否先进,生产能力是否已充分利用,厂房的空间距离,以及生产作业的人力是否充足。
(3)技术能力。主要包括供给商的技术是自行开发还是从外引进,有无与国际知名技术开发机构的合作,现有产品或试制品的技术评估,产品的开发周期,技术人员的数量及受教育程度等。
(4)治理制度。主要包括生产流程是否顺畅合理,产出效率如何,物料控制是否电脑化,生产计划是否经常改变,采购作业是否对成本计算提供良好的基础。
(5)质量治理。主要包括质量治理方针、政策,质量治理制度的执行及落实情况,有无质量治理制度手册,有无质量保证的作业方案,有无年度质量检验的目标,有无政治机构的评鉴等级,是否通过ISO9000认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