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比分析法
对比分析法也称比较分析法,是把客观事物加以比较,以达到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并做出正确的评价。
概述对比分析法通常是把两个相互联系的指标数据进行比较,从数量上展示和说明研究对象规模的大小,水平的高低,速度的快慢,以及各种关系是否协调。在对比分析中,选择合适的对比标准是十分关键的步骤,选择的合适,才能做出客观的评价,选择不合适,评价可能得出错误的结论。
形式对比分析法根据分析的特殊需要又有以下两种形式:
1、绝对数比较
它是利用绝对数进行对比,从而寻找差异的一种方法。
2、相对数比较
它是由两个有联系的指标对比计算的,用以反映客观现象之间数量联系程度的综合指标,其数值表现为相对数。由于研究目的和对比基础不同,相对数可以分为以下几种:
1)结构相对数:将同一总体内的部分数值与全部数值对比求得比重,用以说明事物的性质、结构或质量。如,居民食品支出额占消费支出总额比重、产品合格率等。
2)比例相对数:将同一总体内不同部分的数值对比,表明总体内各部分的比例关系,如,人口性别比例、投资与消费比例等。
3)比较相对数:将同一时期两个性质相同的指标数值对比,说明同类现象在不同空间条件下的数量对比关系。如,不同地区商品价格对比,不同行业、不同企业间某项指标对比等。
4)强度相对数:将两个性质不同但有一定联系的总量指标对比,用以说明现象的强度、密度和普遍程度。如,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用"元/人"表示,人口密度用"人/平方公里"表示,也有用百分数或千分数表示的,如,人口出生率用‰表示。
5)计划完成程度相对数:是某一时期实际完成数与计划数对比,用以说明计划完成程度。
6)动态相对数:将同一现象在不同时期的指标数值对比,用以说明发展方向和变化的速度。如,发展速度、增长速度等。
标准对比标准存在以下几种选择:
1、时间标准
时间标准即选择不同时间的指标数值作为对比标准,最常用的是与上年同期比较即“同比”,还可以与前一时期比较,此外还可以与达到历史最好水平的时期或历史上一些关键时期进行比较。
2、空间标准
空间标准即选择不同空间指标数据进行比较。
1)与相似的空间比较,如本市与某些条件相似的城市比较。
2)与先进空间比较,如我国与发达国家比较。
3)与扩大的空间标准比较,如我市水平与全国平均水平比较。
3、经验或理论标准
经验标准是通过对大量历史资料的归纳总结而得到的标准。如衡量生活质量的恩格尔系数。理论标准则是通过已知理论经过推理得到的依据。
4、计划标准
计划标准即与计划数、定额数、目标数对比。市场经济并不排斥科学合理的计划,因此,计划标准对统计评价仍有一定意义。
原则相联系的两个指标对比,表明现象的强度、密度、普遍程度,如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人口密度、人均收入以及某些技术经济指标等。对比分析按说明的对象不同可分为单指标对比,即简单评价;多指标对比,即综合评价。之所以要对对比分析界定严格而明确的比较标准,源于看似概念简单的对比分析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不得不遵循的原则就是一个可比性的原则。具体的说,就是:
1、指标的内涵和外延可比。
2、指标的时间范围可比。
3、指标的计算方法可比。
4、总体性质可比。
两个完全不具有可比性的对象,摆在一起进行对比分析是徒劳无功的。
参考资料[1]智库百科http://wiki.mbalib.com/wiki/对æ¯åææ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