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

采购经理人指数

2020-07-30 12:58 浏览:684
应用


采购经理人指数,通常都是指美国的采购经理人指数,它是衡量美国制造业的“体检表”,是衡量制造业在生产、新订单、商品价格、存货、 雇员、订单交货、新出口订单和进口等八个方面状况的指数,是经济先行指标中一项非常重要的附属指标是美国供应管理协会ISM商业报告中关于制造业的一个主要参数。通常采购经理人指数与金属需求指标密切正相关,因而能被看作是金属需求增长率变化的有效指标。

中国采购经理人指数(PMI)走势图中国采购经理人指数(PMI)走势图



PMI是一项全面的经济指标,概括了美国整体制造业状况、就业及物价表现,是全球最受关注的经济资料之一。除了对整体指数的关注外,采购经理人指数中的支付物价指数及收取物价指数也被视为物价指标的一种,而其中的就业指数更常被用来预测失业率及非农业就业人口的表现。同时,PMI是一个对亚洲及中国出口很有预测力的一个前瞻性指标。PMI已是国际通行的宏观经济监测指标体系,对国家经济活动的监测和预测具有重要作用。采购经理人指数为每月第一个公布的重要数据,加上其所反映的经济状况较为全面,因此市场十分重视数据所反映的具体结果。在一般意义上讲采购经理人指数上升,会带来美元汇价上涨;采购经理人指数下降,会带来美元汇价的下跌。

优势 时效性

PMI在经济学家和金融分析家中广为使用的一大原因是其高度的时效性。首先,参与数据调查的采购经理人,由于其工作性质,可以在第一时间获得公司当月表现的真实数据。其次,ISM在下个月的第一个工作日就发布当月的指数,一般来说,其数据的发布比政府的相关经济数据至少要提前两个星期。

准确性


美国商业部对PMI与制造业发展趋势和GDP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一般情况下,当PMI大于50%时,预示着制造业经济的扩张发展;而小于50%时,则预示着制造业经济的衰退。50%点为衡量制造业是否扩张或陷入衰退的临界点。而当PMI在一段时间内持续高于42.8%,则预示着GDP的扩张;而当PMI在一段时间内持续低于42.8%,则预示着GDP的衰退。

此外,对PMI与道·琼斯指数以及标准普尔指数走势关系的研究表明,在没有明显通货膨胀威胁时期,PMI与道·琼斯指数的走势一致性达到80.9%,与标准普尔指数的走势一致性达到68.7%。PMI具有如此准确性,其原因可以归结为:

①合理的数据采样方法。调查样本即商业调查委员会是由ISM精心控制的,以确保其代表制造业的总体结构。委员会成员来自各个行业,各个行业间的委员人数比例根据各行业对国民生产总值的贡献大小来确定,行业分类则按照美国行业分类标准进行,共分为20个行业。同时,调查样本也非常重视参加调查的委员在区域分布上的分散性,避免参加调查的委员在同一区域过渡集中。

②季节性调整系数的运用。季节性调整是为了在数据中剔除每年重复性事件的影响,比如天气变换、夏季工厂停工以及法定节假日等类似因素,以纠正相邻月份比较时的偏差,使获得的PMI更准确可靠。季节性调整系数由美国商业部根据历史数据计算获得,并提供给ISM。

简易性

PMI受欢迎的另一个原因,是相对于发布后经常修正的官方经济数据,经济学家和金融分析家使用PMI更容易识别经济发展趋势。究其原因,是因为在PMI的调查中,过滤了琐碎的干扰因素,使得趋势得以显现,同时,主要的公司都参与了数据调查,使获得的数据具有很好的代表性。

当然PMI也存在着一些缺陷,比如PMI为扩散系数,其数值超过50%只是表示在调查的经理人中提交正面报告的人数大于提交负面报告的人数。但是瑕不掩瑜,PMI凭借其时效性和出色的经济预测能力受到广泛的关注。

计算

采购经理人指数是以百分比来表示,常以50%作为经济强弱的分界点:当指数高于50%时,则被解释为经济扩张的讯号。当指数低于50%,尤其是非常接近40%时,则有经济萧条的忧虑。一般在40~~50之间时,说明制造业处于衰退,但整体经济还在扩张。 它是领先指标中一项非常重要的附属指针。除了对整体指数的关注外,采购经理人指数中的支付物价指数及收取物价指数也被视为物价指标的一种,而其中的就业指数更常被用来预测失业率及非农业就业人口的表现。

在宏观经济统计数据方面,已经有结果说明,CFLP-PMI与相关工业增加值等经济指标之间存在很好的相关性,相关系数在75%以上。其次,我们在黑色、有色、多种设备制造业当中抽取了部分数据,与实际经济统计数据进行相关性和领先性分析,发现CFLP-PMI指数一直领先相关行业经济指标几个月,两种指标的斜性相关系数在70%-89%不等,表明PMI指标对黑色金属、有色金属、多种设备制造业的行业有较好的预测效果。

PMI是以下不断变化的五项指标的一个综合性加权指数:新订单指标,生产指标,供应商交货指标,库存指标以及就业指标。加权指数在某种程度上具有代表意义,显示出变化的趋势和程度大小。从而得出每一家企业在每一方面的处于上升、下降和不变的结果,通过计算每一个方面不同结果企业所占比例后,得出这五个方面的扩散指数。扩散指数计算公式如下:

扩散指数=上升百分比-下降百分比+(不变百分比)

然后将这五个扩散指数按照一定的权重比例扣除季节等影响因素后得出采购经理人指数。具体权重比例如下:

A.产品生产权重比例25%

B.订单权重比例30%

C.存货权重比例10%

D.厂商表现权重比例15%

E.就业情况权重比例20%


中国采购经理人指数


2005年4月底,我国在北京和香港两地发布了“中国采购经理人指数”。这是中国首次发布这一经济指数。采购经理人指数是通过产品价格、库存等基本数据的变化.依据数学模式计算得出的。在许多发达国家,这一指数已经发布多年,采用每月公布和点评的方式反映当前的经济运行状况。随着我国逐步成为全球制造业大国,全球供应商到我国采购成品成为需要重点关注的环节。2004年,我国社会物流总成本为2.9万亿元人民币,占GDP的21.3%,比发达国家高一倍多。如果我国只是制造而不去关注采购物流领域,这中间巨大的利润空间就会被挤占。建立“中国采购经理人指数”,充分说明中国已经从制造环节“脱身 ,开始注重物流与采购问题。

PMI指数PMI指数



中国采购经理人指数是由国家统计局和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共同合作完成,是快速及时反映市场动态的先行指标,它包括制造业和非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与GDP一同构成我国宏观经济的指标体系。目前,采购经理指数调查已列入国家统计局的正式调查制度。从2005年6月开始,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将按月发布,并按国际通行做法,特约业内权威人士结合PMI调查数据进行宏观分析,使分析的结果更加具有前瞻性和权威性。

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体系共包括11个指数:新订单、生产、就业、供应商配送、存货、新出口订单、采购、产成品库存、购进价格、进口、积压订单。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是一个综合指数,计算方法全球统一。如制造业PMI指数在50%以上,反映制造业经济总体扩张;低于50%,则通常反映制造业经济总体衰退。

建设历程


中国采购经理指数的筹备与建设经历了长达三年多的时间,大体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 2002年-2004年上半年为调研阶段,重点是与国外专家进行多次交流、研讨,并开展大量的研究与宣传工作。与此同时,国家统计局对采购经理指数的建立也十分关注,企业调查队设立了专门课题,并委托天津、山东、宁夏企调队进行研究。

第二阶段是从2004年下半年到2004年年底,为中国制造业PMI的推进阶段,完成了前期准备工作,包括:确立了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与国家统计局企调队的合作方式;完成了调查方案的制定、企业调查问卷的设计、企业抽样方法制定与实施;在山东、天津和宁夏三个省(市)开展部分企业的试点工作;在青岛召开了部分省市采购经理指数小型研讨会;召开了全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工作会议,就2005年1月份开展调查进行了部署,并针对采购经理指数的特点及其应用、采购经理调查问卷、联网上报的具体事宜开展了培训。

第三阶段是从2005年1月开始,全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调查工作正式启动。经过半年的运转,取得了三项成果:第一,建立了稳定的调查渠道,全国制造业20个大行业727家企业的采购经理按月填报了调查问卷。第二,建立了制造业PMI数据库,每月采购经理在网上填报,经过数据的核实与汇总,建立了丰富的、完整的中国制造业PMI数据库。第三,根据调查结果,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和国家统计局企调队编制了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并撰写商务报告。目前已有六个月的指数。在2005年4月,我们召开了专家论证会,来自国家有关部委和研究机构的专家们对此给予了高度评价。

意义


中国采购经理人指数是国际通行的宏观经济监测体系,涵盖生产与流通、制造业与非制造业等领域,对国家经济活动的监测和预测具有重要作用。建立中国采购经理指数的重大意义在于:

1、有利于与国际接轨。目前,已有美国、英国、新加坡等22个国家制定了PMI指数。中国加入WTO之后,正在日益成为世界采购中心与制造中心,中国经济发展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力,中国经济形势如何已是全球关注的焦点,所以是中国需要PMI, 世界也需要中国的PMI。建立中国PMI,将在两个方面与国际接轨:一是调查方法与统计方法的接轨;二是数据的可比性。

2、有利于国家经济与产业经济的宏观调控与预测。PMI是各国特别是发达国家反映经济活动快速的、及时的先行指标。通过PMI,可以及时监测和预测经济与商业活动中出现的问题和趋势,使政府对宏观经济的走向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

3、有利于指导企业的采购、生产、经营等活动。PMI调查涉及企业生产、采购、库存、销售、价格等多个环节,反映了企业全面的商业活动,PMI以及基于 PMI的商务报告对企业实际经营活动具有极强的指导作用,使企业特别是大企业集团的战略决策与业务调整有一个可靠的依据。

建立有中国特色的PMI

国外的PMI分为制造业与非制造业,根据中国的实际情况,我们决定先实施制造业的PMI,待条件成熟时,再实施非制造业的PMI。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标体系的编制,是国内一项开创性工作,也是一项系统工程。在建立PMI的过程中,重点解决了下述问题:

1、与国际接轨

如前所述,目前世界上已有22个国家建立了PMI指数,国际上已形成了一套比较完善、规范的调查制度、调查方法和指标体系。因此,中国的PMI,在指标和问卷的设计、调查方法与计算方法方面需要和国际接轨,参照了国际通行做法。

2、符合中国国情

国外PMI指数,多数是在发达国家建立的,其国情与中国存在一定的差异。制定中国PMI,一方面要考虑与国际接轨,另一方面也要兼顾中国的现实情况,这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抽样方法

PMI监测的是经济活动的走向与趋势,其结果如何与抽样方法密切相关。采用了科学的抽样方法--PPS抽样,按照各工业行业对制造业增加值的贡献度,确定了各行业的样本数。在此基础上,考虑了区域分布、企业类型,保证了调查与统计方法的合理性与科学性。

在发达国家中,PMI主要调查的是私人公司,但在中国的经济中,国有企业依然占较大比例。因此,为确保企业的代表性,在我们的调查样本中,以大中型企业为主,股份有限公司、有限责任公司、外资企业、国有企业的比重分别占35.6%、27.6%、20.5%和12.6%。

在地区分布上,调查样本中,东部企业占63.6%,中部占 23.6% ,西部占12.8%,反映了经济区域的代表性。

根据抽样的结果,共选择了730家企业,并经过与企业的一一确认,实际上每月报送数据的企业达到727 家,填报率达到99.6%。

(2) 做了大量、细致的准备工作

在设计PMI问卷中,我们采用了试点与调研先行的做法:采用两上两下的方式,即我们首先编写问卷,通过几个省市企调队让企业试填,提出修改意见;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修改方案,再提交企业试填,再修改完善,最后形成了最终方案。这样,基本做到了心中有数、有的放矢,既能满足宏观的需要,又能兼顾企业的需求。

联合会和统计局还共同开展了培训工作。去年11月,对各省市负责调查的人员开展了培训。在此基础上,由各省市分别对本地采购经理进行了培训。

3、建立了稳定的调查渠道

一项长期的、月度进行的调查,能否持久下去,取得满意的结果,关键在于建立调查队伍和稳定的调查渠道。

在调查的组织方面,采取了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与国家统计局合作的方式,具备了三方面的有利条件:一是有统计法为保障;二是企调队拥有全国的调查渠道;三是企调队自1998年开始作全国经济调查,具有丰富的调查经验和高素质的人员队伍。同时采取两级机构即城市与省市级企调队负责催报,这两级直接针对企业,对被调查对象连续跟踪,发生变化随时调整,保证了数据的来源准确、可靠。

4、加强分析的权威性

在数据的分析方面,联合会本身拥有一批行业专家与权威人士,对此进行了长达三年的深入研究;统计局企调队也对采购经理指数开展了专题研究。同时我们还邀请了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张立群先生作为特约分析师,使我们的分析更具有前瞻性和权威性。

5、采用网上直报方法

PMI调查,我们采用了高科技手段,让企业经理直接在网上填报,这样既减少了人工录入出错的机率,又加快了填报与汇总的时间。

中国PMI指数数据 月份制造业较上月增长非制造业较上月增长
2010年07月份 51.2 -0.90 % 60.1 2.70 %
2010年06月份 52.1 -1.80 % 57.4 -5.30 %
2010年05月份 53.9 -1.80 % 62.7 -0.30 %
2010年04月份 55.7 0.60 % 63 4.60 %
2010年03月份 55.1 3.10 % 58.4 12.00 %
2010年02月份 52 -3.80 % 46.4 -8.70 %
2010年01月份 55.8 -0.80 % 55.1 -2.40 %
2009年12月份 56.6 1.40 % 57.5 5.20 %
2009年11月份 55.2 0.00 % 52.3 -9.80 %
2009年10月份 55.2 0.90 % 62.1 3.20 %
2009年09月份 54.3 0.30 % 58.9 -1.00 %
2009年08月份 54 0.70 % 59.9 1.00 %
2009年07月份 53.3 0.10 % 58.9 3.50 %
2009年06月份 53.2 0.10 % 55.4 -5.50 %
2009年05月份 53.1 -0.40 % 60.9 -1.90 %
2009年04月份 53.5 1.10 % 59 3.30 %
2009年03月份 52.4 3.40 % 55.7 13.80 %
2009年02月份 49 3.70 % 41.9 -9.10 %
2009年01月份 45.3 4.10 % 55.7 13.80 %
2008年12月份 41.2 2.40 % 48.9 3.50 %
2008年11月份 38.8 -5.80 % 45.4 -11.30 %
2008年10月份 44.6 -6.60 % 56.7 -1.40 %
2008年09月份 51.2 2.80 % 58.1 4.30 %
2008年08月份 48.4 0.00 % 53.8 -4.30 %
2008年07月份 48.4 -3.60 % 58.1 1.20 %
2008年06月份 52 -1.30 % 56.9 -3.60 %
2008年05月份 53.3 -5.90 % 60.5 -2.40 %
2008年04月份 59.2 0.80 % 62.9 2.60 %
2008年03月份 58.4 5.00 % 60.3 13.40 %
2008年02月份 53.4 0.40 % 46.9 -10.20 %
2008年01月份 53 -2.30 % 57.1 0.00 %[1]

推荐阅读